欢迎来到水泵、阀门人才网! 找回密码 网站地图
泵阀人才网
  您当前的位置:人才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讯详细
关于印发《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安排》的通知(人社鉴发〔2014〕1号)
来源:中国就业网  日期:2014/5/24 14:01:34  访问数:49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组织、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4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们研究起草了《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安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组织、集团公司)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014年5月21日

 

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安排

 2014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总体安排是:贯彻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实现充分就业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和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转变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强化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夯实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续健康运行。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转变工作

 (一)拟订移交办法。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要求,改革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研究拟订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移交具体办法,明确移交的基本原则、条件、组织实施方式和监督管理措施。

 (二)完善鉴定制度。修订《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和鉴定实施机构的具体职责、权利和义务,逐步建立新的鉴定工作运行体制。

 (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启动“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与监管平台”开发和试点工作,以平台为抓手,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鉴定的服务和监管水平。清理和整顿不规范鉴定项目,对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和未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一律取消鉴定。

 二、强化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工作

 (四)坚持高端带动。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工作。把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工作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重心,积极做好企业高技能人才、重点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服务工作。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采用考评结合的方式,做好高技能人才考评工作。进一步探索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模式,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三、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五)强化社会化鉴定。继续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12个职业的全国统一鉴定组织实施工作,继续推行全国“统考日”制度,通过打造品牌提升鉴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国统一鉴定试卷命制质量,提高阅卷和证书核发效率。积极配合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春潮行动”的开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家庭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鉴定服务工作。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服务工作。

 (六)推进企业鉴定。总结推广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经验,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引导企业结合生产和服务岗位要求,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统一框架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国家题库应用工作,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七)规范院校鉴定。探索建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考评机制,完善过程化考核办法。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继续组织开展院校学生院校鉴定管理平台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推广。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参加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的高校毕业生做好鉴定服务工作。

 (八)深化技能竞赛。以“打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全面服务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为主题,组织开展中国技能大赛,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提升技能竞赛技术标准和组织管理水平。组织实施好各项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协调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开展“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月活动,加强竞赛宣传工作。做好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选拔和集训工作。研究建立新的竞赛工作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模式,有效衔接国际、国内竞赛,促进竞赛工作科学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好第十二届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加强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基础数据工作。

 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

 (九)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继续在全系统推行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的做法,进一步量化质量监管指标,逐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继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范围,严格按照部颁标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鉴定机构科学管理水平。

 (十)强化质量督导工作。继续抓好质量督导工作,做到“有考必督、督导必严、违规必纠”,提升质量督导工作有效性,促进鉴定质量的提高。继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咨询和投诉举报系统的使用,做好投诉咨询的受理和办理,加强分析研究。

 (十一)规范证书核发管理。加强空白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完善证书核发办法,提高证书的核发效率。严格按照实名制原则发放全国统一鉴定证书,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督管理。

 五、夯实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

 (十二)完善分类大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工作调度,完成《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研究建立职业分类动态维护工作机制,规范职业增删调整的流程及标准,推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管理工作平台建设。

 (十三)规范标准开发。提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工作效率,启动新一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工作。研究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的动态工作机制和质量控制办法,搭建标准开发工作平台框架,为修订版大典颁布后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有关工作奠定技术基础。根据修订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分批次启动相关标准的开发工作。

 (十四)推进题库建设。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管理制度建设,加大题库建设力度。探索创新国家题库建设模式,初步建立命题质量控制体系。修订完善命题技术标准和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搭建国家题库建设管理平台。继续加强国家题库资源建设,完成20个职业国家题库资源开发(修订)。进一步推进国家题库运行管理网络建设,部署开展分库机构规范管理与安全保密专项检查。开展命题和题库管理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成果。

 (十五)加强队伍建设。修订考评人员管理技术规程和考核试题库,完善考评人员工作守则和管理办法。继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和高级考评人员示范性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命题专家和实训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管理办法,研究推进专家队伍建设。完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编印工作。指导加强鉴定服务窗口单位建设,树立鉴定部门良好形象。

 (十六)提高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建设,加快已发证书数据整理入网进度,加强入网证书数据安全管理。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统计工作,加大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利用,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

 (十七)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宣传联络员制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形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康有序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政策
推荐查询: 人才招聘会     |    最新阀门水泵企业招聘    |    最新人才信息    |    就业动态
  相关链接 更多>>  
·山东肥城市小额担保贷款再创新高 创业带就业效应突显
·化包袱为财富 变资源为资本——江西省宜丰县“引凤还巢”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纪实
·内蒙古乌海:小额担保贷款送来“及时雨”
·辽宁省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残疾困难学生求职 财政补贴800元
该评论将记录评论者的IP,请勿发布与国家法律或相关规定不符的言论。
您的大名: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请点图片刷新。
 
 
   热门文章
   资讯搜索
所属栏目:  
关 键 字:  
  搜索
更多>>  
·毕业生找工作莫忘“三方协议”
·招聘季:如何降低应聘者面试爽约
·职业规划才是就业的根本
·毕业生求职:不做“必剩客”先跨“
·文凭热”蔓延职场在职硕士5年增4
·向戴尔学面试技巧:让求职者夸夸
·hr如何拒绝招聘关系户中的废柴
·别做不被聘用的13类求职者
·求职兵法:教你如何把求职变成谋
·来自人事经理的忠告:面试把握三
·求职必定胜出的七个态度切勿急功
·九种最不健康的求职者心态
更多>>  
·欢呼人才普惠制时代的到来
·让每个人的求职机会都平等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
·人才蜂拥而至!企业家蜂拥而至!
·十大就业前景可观专业排行榜机械
·江西千方百计助2016年高校毕业生
·互联网行业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
·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幕
·四方电气2016校园招聘圆满收官
·就业提前“冲线”,怎么看?
·人社部:我国迫切需要大批技能人
·职场迎来跳槽季职业发展是主因
版权所有©中国泵阀网 2000-2017  中国泵阀网:阀门网水泵网 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10210743号-3
客服热线:0577-67986511 12315消费维权电话:0577-67986522
业务咨询:0577-67986533 传真:0577-67986500
技术支持:中环信息  服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