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招聘岗位数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果真是“史上最难”,还是媒体夸大?
今年嘉兴院校应届毕业生11863人,比上年增长3%;嘉兴籍毕业生20199人,比上年增长17.7%。站在5月的尾巴上,一脚就迈进6月毕业季,应届高校毕业生们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嘉兴的就业市场是否也像外地媒体所报道的那般“狼烟滚滚”?记者走访发现,从整体上看嘉兴人才供需落差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严重,就业难更多表现在结构性失衡上,供需不匹配才是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高职就业率保持80%以上
技能型人才受青睐
如今,拿着上海铁路局offer的李建宾正等待雇主的上岗通知,上个月,他怎么也不敢想象自己能进入“铁老大”这样的企业。在铁路系统体制改革背景下,上海铁路局4月初到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补给“新鲜血液”,那时,数控自动化专业的李建宾正在嘉兴的一家童车厂实习,留下来是毫无悬念的。在此之前,他还收到余杭一家企业的offer。
“从班级QQ群上得知上海铁路局招聘,虽然不相信自己能入选,但决定试一试,觉得这个机会更好。”李建宾说,面试并不难,和自己一批面试上的还有其他20多名同学。入岗后将被分在嘉兴铁路段工作,底薪每月有4000元左右。
由于生源优秀,上海铁路局此后又来招了一批,这次招走了40多人,主要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理科专业,仅有一个物流管理算是文理兼容。
浙江树人大学的嘉兴籍毕业生小陈就没这么幸运,她学的是新闻学专业,投了杭州的几家广告公司,都了无音信。“今年毕业生很多,适合文科生的职位太少了,竞争激烈。往往一个职位几十个人应聘。”小陈说。
“整体状况还算好,进度有所放缓。”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沈永根这样评价嘉职院今年的就业形势。今年嘉职院共有2702名毕业生,比去年和前年都略有增加。沈永根预测,截至5月底嘉职院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在80%左右,从进度上来讲,比去年同期低了5个百分点,但整体状况还算好。签约是个动态过程,按照往年经验,不少毕业生会在临毕业前签订就业协议。
从数据上看,嘉职院商业贸易和服务类的毕业生占了近四成,但签约人数排在第一位的却是制造生产类的毕业生,涉及数控、机电、生物工程等专业。而相比高职类院校就业情况的整体稳定,嘉兴市本级一所本科院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则表示“没什么好说的”。
企业需求并未减少
毕业生眼高手低
不少媒体分析认为,经济疲软,需求不足,不少企业生产受到影响,是导致今年应届毕业生“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以及人才市场管理部门后发现,在禾招聘的企业岗位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少,基本上和去年差不多,甚至略有增加。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领先集成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特色产业链的大型制造商。公司的丙烯酸产能居国内第三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等产品均居行业前列。公司人事主管祁新茹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业务稳定,今年开始筹备两个新项目和平湖基地,因此用工需求量比去年大。
“我们主要招聘两类人,一类是管理层储备力量,合作学校主要有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华东理工、嘉兴学院等,嘉兴学院的学生在嘉兴生活多年,有一定的人脉积累,相对更稳定。另一类是生产类,要求专业对口。”祁新茹说。
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吴琦也表示,今年真真老老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需求量总体比去年多,目前已经招聘了250人左右,缺口主要在生产和门店服务一线。记者获悉,浙江龙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总需求也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人,该公司人事经理李月庭称:“一线员工差得不多,技术类、人员储备类今年重点招一些,面向专科以上毕业生,需求量在30人左右,要求设计、集成电路、数控等专业,能看懂图纸。”此外,今年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对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接近100人。
从整体上看,招聘企业能够提供的薪酬范围,高职生在每月2000元至2700元,本科生为每月2200元至3000元。“这是入门级薪酬,加班费另算。”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的人事经理们还在不停地奔波在各个校园和人才市场的招聘会间,物色合适的人选。一方面,他们表示还没有招够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嘉兴的高校还没签约的毕业生仍有不少。
祁新茹认为,应聘者以80后、90后为主体,眼高手低、自我定位较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李月庭则吐槽道,不少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想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既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自己的专长,对于职位和工作内容还研究不够。
大学教育触碰现实壁垒
专家建议先立足再择业
“我认为就业难被媒体放大了,这个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冶说。
他分析道,今年全国毕业生历史上最多,而整个经济放缓、就业岗位相对减少,一增一减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但就业难问题并非只在今年才呈现,一直以来都存在。大学教育教什么?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目标不明确,就业难问题就将长期存在。
企业对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各方人士关于“大学是不是应该成为职业培训所”的讨论。但实际上,5年内国内有257所高校更名,意图向更高层次发展。林冶认为,除了研究型的大学,大多数院校都应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学生。
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该校应届毕业生中,仅有5%左右的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大多数选择就业。选择就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嘉兴及其周边地区,因此,这一带也成为学生就业的热门地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相比内地城市就业机会并不少,关键是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认清培养目标后,学校可以在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作出调整,例如增加实践学时数等。尽管勾画出的蓝图是美好的,但高校教育改革并非几个校长拍拍脑袋就能完成,林冶认为,只有高校管理者确立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企业、社会的需求达成共识,才能解决当下就业难的矛盾。
单一批判当下的教育制度也未免片面,在当今社会潮流影响下,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也发生着微妙变化。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认为,80后、90后的学生本事不大、要求很高,心理成熟度大于生理年龄,他们对生活和未来的预期较高。
尽管各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就业信息发布,举办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等多种途径为毕业生和招聘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但因上述问题的存在,仍有不少学生还没有落实工作。整个教育层面的改革是一个长久而缓慢的过程,眼前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签约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对此沈永根建议,毕业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心,在实践中主动捕捉就业信息。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行业技能,早做打算。今年,嘉职院组织应届毕业生赴嘉兴港区参加化工行业专场招聘会的同时,也组织大二的学生提前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需要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以便提前准备。
林冶劝诫毕业生“不要指望一次性搞定一生的事”,第一份工作应该以赚足经验为主。
嘉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志凡表示,毕业生应先生存后发展,到操作一线去掌握流程,通过3到5年的锻炼,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平台。否则,一年下来跳了三四次槽,什么都没有学到。
其实用人单位也希望应届高校毕业生先深入一线锻炼。“我们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能看懂图纸、对自己有合理的规划外,还有一个要求是现在岗位不定,招进来先到车间做工人,坚持下来的再重新定岗位。”李月庭说,往往是一部分学生坚持下来了,另一部分悄悄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