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业已转变,自主创业日益普遍;二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新兴需求和创业机遇;三是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效用的逐步释放和扩大,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挑战,推挤出创业的分流效应;五是大学生敢想敢干,勇于创业。
但大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很不容易。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低,实际上是个相对概念。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自然不尽相同。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自身来说,创业意愿高不高,创业能力强不强,创业信息够不够,创业意志坚不坚,也直接决定创业成败。
从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大学有无开设并实施有效的创业课程,创业教育资源是否雄厚,创业实践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器”以及各种各样的创业基地是否好用,都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大学生进入社会创业,各种信息是否对称、办证注册是否简便、贷款融资是否好办、税收优惠能否到手、创业保护网是否密实,概无例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成效和创业信心。整体而言,目前的大学创业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进一步改进的广阔空间。
从高等院校来看,亟待强化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衔接性。首先,应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建立适合实际的创业教育分类指导模式。现在,不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愿强烈,却无从下手,纷纷借鉴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的重点高校的做法,但客观上并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因此立足校情,探索特色做法,是当务之急。其次,加强创业师资队伍。要教大学生创业,教师需熟谙创业。应尽快遴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更有真实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补充进教师队伍。再次,实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跳出就创业论创业、创业与专业“两张皮”的窠臼,使大学生对创业可望又可即。
从政府层面看,有待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文件,对改善创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要靠政策来调整;全面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困难,要靠配套管用的政策来推动。首先,要系统体现大学生创业激励导向,如削减大学生创业中的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制。其次,平衡各地的创业政策规定,清理户籍限制等歧视性规定。再次,制定落实政策的具体意见,如“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在落实中需要更为详细的协同性指导意见。同时,加大创业教育政策执行监控力度。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一直推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但因缺乏监控措施导致落实不够,因此亟须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