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学毕业季。有人正初入职场,有人则全身心进入到了创业模式。大学生创业有何规律可循?跟专业相关还是跟性格相关?
5月8号,陈家坪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洽交流会,几十个项目,都是2006年以来重庆大学生所进行的创业项目。我们联系到了其中发展较好的44个项目进行调查,试图从他们所学的专业与创业的项目之间的关联、创业团队的组织、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来自家庭的支持等方面,寻找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
不只跟大学生有关,再过几天,重庆20多万的学子又将进入高考考场,在志愿填报表上填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你家的孩子今后想创业,我们希望你能从我们的这份“重庆大学生创业报告”获取一些经验。
关于专业
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更具创业优势
44个创业团队里,近七成的团队负责人认为,他们创业的切入点是从大学所学的专业出发的,完全掌握了创业的“核心技术”。他们之所以选择所学专业为切入点,有的是因为兴趣所在而选择的,有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的趋势和需求来确定创业方向。而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能够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从主创者的专业来看,艺术类、电子信息技术类、理工科类等创业占主流,比如,四川美术学院有7个创业项目,主要涉及设计、陶瓷、文化创意等方面,而重庆理工大学的7个项目则是以网络、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为主打,四川外国语大学是语言教育占主角。
●案例
理科男开发停车支付系统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胡文杰不光要把研发成功的智能台灯推入市场,还要把手头上的餐饮“云”管理系统和停车位手机预订支付系统的研发继续推进。
他说,尽管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很普通的专业,但在生活中发现了商机,可以通过编程来解决,比如,用餐时如何高效率地点菜、提前通过手机预订停车位并通过手机支付停车费等,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适应市场发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又是自己的专业。
“触视”科技的负责人任博在重庆工商大学学的是动画专业,他的产品可以用于珠宝、汽车等产品的立体展示。
30%项目跨专业
也有30%的创业项目几乎完全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关系,他们更关注的是个人兴趣点,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市场空白点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案例
装潢专业学生爱上种草莓
去年毕业的张雨佳学的是装潢专业,却对草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寝室的一个同学(也是高中同学)的亲戚种了几年草莓,张雨佳和他的同学觉得这个市场可以做得很大,于是尝试种草莓,供游客采摘。
鹿阳定是重庆兴狼科技有限公司有土水培项目的重庆负责人,他学的是物流管理,读大二,从去年暑假开始这个项目,目前主要业务是室内科技盆栽,不过他也说,在一定阶段后,也会接触到物流。
欧荣宽的项目是鸡腿网O2O网上订餐平台,他学的是材料工程,也坦言,自己在过程中因为对金融管理不了解,所以遇到了一些困难,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看书学习,了解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项目吸纳的其他核心成员分别是来自计算机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这是对自己不专业的弥补。
关于“做生意”
市场营销能力是最大的问题
采访中我们发现,约有四成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成员负责开拓市场。这部分团队的总体处于发展初期,而有市场营销负责人或者部门的团队,往往是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规模已经发展得比较大了。
●案例
蔬菜网上卖 店还开进社区
龙运海把农产品产销现代信息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市场经营模式非常明确,主要分为4大板块,第一是电商平台,第二是农耕文化,第三是配送,他们负责大学城里5所学校的蔬菜配送。第四块是社区直营便民店,沙坪坝区包括璧山有15个店,今年预计总共达到25个店。他认为,市场模式明确,让他的创业项目发展得更好。
一些团队已经意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并寻求专业帮助的“捷径”。长江师范学院的龚敏成功研发了果粒型桑葚蜂蜜保健酒,目前全心扑在了如何把这个新产品推向市场上。龚敏说,随着研发阶段的结束,团队成员也开始转向市场营销方向,目前团队加入了两个市场营销专业背景的同学和一个财务相关专业的同学。“我们的专业是做好产品,所以,我们的团队加入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龚敏说,在学校,几乎涉及创业所需要的专业同学都能找到,在这里也有很强大的人力资源,而且,只要愿意加入的同学,通常都是愿意去付出和提高的。
创业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钱
几千、几万、十几万,做项目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花钱。“绿栀菌业”生态农业公司的张华军就说,目前项目都是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和学校的创业补贴在运行。
●案例
每人5000元就开始“吆喝买卖”
金世博的“朋来文化创意策划”已经成立运行一年多,主要是做石雕、国画等,尽管现在盈利不多,但父母都很支持。他们的启动资金有10万,因为原材料造价比较贵,这几乎是这40多个项目中,启动资金最多的。另外,父母的朋友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也会推荐来参观购买。
姚蓓蓓的“吾纺装饰设计”也是在家庭的支持下进行的,自己弄的,他们很赞同,不过启动资金是自己找的,有2万元左右。
龙运海说,他的团队几乎是无背景无关系,当时一人出5000元的启动资金,把团队搭起来。
关于家庭支持
44个团队仅2个“不太支持”
调查的创业团队中,没有任何一个团队表示家里面对于自己的创业之旅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家长们也将创业看做是一种可以赞赏的大学生“就业”方式。
在调查的44个创业团队中,仅有2个创业团队的主创人员提到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家庭对于自己的创业发展曾持“不太支持”的态度。而其他的42个团队成员都表示,父母觉得孩子应该闯一闯,创业能够锻炼自己,让自己真正地参与工作融入社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在谈到家庭对于自己创业的支持上面,所有的主创人员都认为,首先,精神支持最重要。
●案例
家里人脉资源成创业的源头
经营第壹集映像服饰生活馆的林坤得到的家庭支持,不是资金,而是资源。
林坤的家人是从事服装批发的,林坤在做自己的服饰品牌时,家里帮了不少的忙。林坤说,在创业开始阶段,自己还是学生,在和工厂联系合作时,对方听说自己的学生身份,就立马回绝。家里面帮他联系了些熟识的工厂,让她能够顺利地达成一些合作协议。
另外,家里面本来是做服装批发的生意,自然也有一些服装的尾货,自己也将一部分的尾货拿过来销售。所以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人脉资源,自己的创业团队都是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帮助才得以顺利发展下去。
张雨佳“转行”种草莓,也是因为同学的亲戚在种草莓,他们的项目也曾“挂靠”在这位亲戚的公司名下,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技术、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乔亚军的“枫香文化传播”注册时,2010年申请微企,注册资金是10万,其中,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出的6万多都是父母支持的。乔亚军说,之前公司发展得不好,去年做了60多万,今年做得好一些,可以突破200万。如果家庭和个人是100%,家庭的支持占60%,自己占40%左右,“如果家里一定要你找工作,而创业又做得不是很好,那真的会感觉要败下阵来。如果今年扛过去,公司就是突破性的一年。今年有人考虑给我们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