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那天,内蒙古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来了一位客人。她叫刘晓艳,是内蒙古大学2013届毕业生。如今已经在呼和浩特市一家银行就职的她,特别赶在这个特殊日子回到母校,感谢为她就业提供过很多帮助的老师们。
2013年,我区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11.4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和重新择业高校毕业生,共有15.2万人面临就业。为应对如此大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基数,我区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开拓多种渠道,架起一座座通往就业的桥梁。截至10月底,像刘晓艳一样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的应往届毕业生已经有11.76万人。
“12+2”计划有效化解就业难题
10月26日,2013年企业经营管理者暨内蒙古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221家区内外用人单位现场提供工作岗位5878个。当日,入场的高校毕业生有近万人次,现场签约1284人。据内蒙古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金龙介绍,在年底前,招聘单位在200家以上、提供岗位在3000个以上的大型招聘会还要举办两次。
“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6项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促进1.6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公务员考试录用计划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公开招聘1万名;全年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才派遣计划和人才市场就业计划7.5万名;积极鼓励国有大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1万名;灵活就业1万名。通过以上各项计划的实施,到年底使12.1万名应往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同时,通过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创业培训计划,使1.8万名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苏洁介绍,今年以来,我区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12士2”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提升就业能力计划,目前大部分计划都已经顺利完成。
苏洁表示,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计划,“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工作当中。”
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今年9月1日,对于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王卓婷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她开始了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支教两年的教学工作。她说:“我现在教小学3年级3个班的英语课,我会一边教课一边学习,找机会参加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像我们这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有优惠政策。”
王卓婷所提到的优惠政策,是指今年我区出台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政策规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中录用;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自治区公务员考录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录总数15%的职位,用于定向考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的岗位、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用于定向招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要拿出让大学生动心的优惠政策。相比去年,今年报名‘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大学生村官三项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多了2万多人。”苏洁说。
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今年我区开发1万个公益性岗位,以解决贫困家庭毕业生和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由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招募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到年底前基本结束。”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贾建东透露,自治区正在通过更多的方式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0月22日,来自各盟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负责人相聚乌兰浩特市,参加为期两天的全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现场会暨工作调度会。在位于乌兰浩特工业经济开发区中小型企业园内、今年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的乌兰浩特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设有大中小创业孵化室100个,预计每个孵化期(3年)可入驻1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孵化。凡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前2年免收房屋租金,第3年享受50%房屋租金补贴。孵化期满后,如果在中小企业园租赁场地继续经营的,可享受20%的房屋租金补贴,期限为3年。目前,首批入驻的创业孵化项目已有34个,吸纳就业309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68人。
苏洁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我区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园区和高校,经过实地考察和评估,会授予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牌匾。我们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引导和扶持力度。”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我区正在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9月27日,自治区新生入学与企业招工相结合专项推进行动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启动,7所职业院校与7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以实现专业培养与工作岗位有效对接,让更多的大学生一跨进校门就走上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