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沙河口区新增劳动力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新增失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年底前沙区登记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峰。面对就业压力,沙河口区昨日出台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新推出十项强力措施,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创新沙河口区创业就业工作机制。
“就业难”原因一:求职人增多、有技能的少
今年1至4月,沙区新增失业人员达11000人,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目前全区共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539人,已实现就业215人,年底前预计将突破1000人,创该区统计以来新高,比去年增加30%左右。
沙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沙区具有专项技能的失业人员只占全区失业人员总量的20%,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普遍,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并存。
同时,第三产业稳定就业比例偏低。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餐饮业等行业存在季节性、临时性用工的特点,沙区第三产业雇佣人员长期处于动态就业模式。
“就业难”原因二:岗位减少、高质量岗位更少
该负责人称,就业岗位与劳动者用工需求不匹配,也是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通过沙河口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反馈,今年大连地区企业招聘人数减少了近三成,同时缺少高质量的招聘岗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裁员情况。
十项促进就业新举措
改建人力资源市场
投资600万元,改建解放广场的沙河口区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区域人力资源和就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引导、整合、调控、辐射等多方面作用的综合平台。为全区各类企业免费提供招聘摊位、免费发布用工信息、免费提供在岗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全区就业服务公共平台纳入沙区“帮万家”服务体系。
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
设立200万元无息贷款专项资金,面向全国招募优秀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传统企业进驻园区,打造电子商务企业集聚高地,形成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效应,在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
招应届大学生有补贴
新招区内城镇登记失业的择业期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按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3年全额补贴;对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的,每招1人按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达到50%以上的,每招用1人,按4000元标准补贴。
沙区生源毕业生培训费用全“报销”
免费出资购买培训服务,借助优秀社会办学力量免费为区内有培训愿望的人员进行定向技能培训;免费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把培训服务送至企业,将培训课堂“现场化”;开展“自助式”特别培训援助计划,对沙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不限专业、不限级别、不限机构、不限学费的方式,根据其培训意愿自助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职种。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就业者,全额补贴培训费用。
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
出资200万再开发一批管理和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区、街道、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服务;街道、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岗位。
实施百企就业援助计划
选取沙区100家经济状况良好、企业诚信度高、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援助就业的有效载体,对吸纳用工数量大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同时,把沙区新增大项目,作为拉动该区新就业增长的重要手段,在项目立项时同步搞好人力资源规划;在项目开工建设时同步搞好人员储备和技能培训;在项目竣工投产时同步搞好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关系续接等人力资源服务。
大力推行“协约式就业”
按“需求必签约,签约必登记,登记必落实”原则,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需求合理的就业困难人员,由街道劳动保障所与其签订“协约式就业协议”,在承诺时限内为失业人员提供推荐就业、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并建立监督体系,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如期实现就业。
成立退转军人创业联盟
在区、街创业孵化园建立退转军人创业产品直销总部。在多个综合市场设立“老兵农商产品直销点”,集合企业产品,创立特色产品品牌,打造退转军人创业带动就业品牌,带动更多的退转军人和失业人员就业。
设就业援助专项资金
设立200万专项资金,用于帮扶以困难家庭为主的区内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增设见习基地、开展就业岗前培训、召开公益性就业招聘会、发放生活补助等。
实施“就业援岗千人计划”
年内组织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群团等部门完成就业援岗1000人,实行任务层层分解、包干到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对年度内在就业创业工作中业绩突出和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比和表彰,以此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热情,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形成全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