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养造就掌握现代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农村人才和新型农民,如何在人才相对匮乏情况下用好用活现有人才?滨州市自2012年起实施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 以“一库一卡两堂三服务”为载体,让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人才资源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最大的效益
滨州市实施的“春风计划”,组织涉农专家直接对接乡镇、村居、企业、产业组织,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分类建立“三农”专家库,广泛发放专家联系卡,按需举办开设专家大讲堂和技术移动课堂,定期举办人才服务大集,及时开通“网上人才服务超市”,重点选派科技服务特派员,深入开展以“一库一卡两堂三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才服务活动,广泛集聚涉农资源,创新人才服务基层新模式。
市人才办副主任卢惠民介绍,实施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就是要把人才舞台搭建到农村基层一线,让有限的人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同时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我们村这些年通过种植韭菜,村民们增收很快,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但是要紧紧抓住市场,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行不通。我们要通过标准化种植,种出无公害绿色食品,还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都需要专家们的帮助。”滨城区三河湖镇王立平村支部书记李奎生既是人才专家,又是春风计划的受益者,在给周边群众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还经常邀请农业专家来合作社授课,去年冬天大雪多,合作社专门请来专家就低温下如何保证蔬菜生产进行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派餐到点餐,提供的服务都是群众最需要的
“过去农民培训大多是‘派餐’,专家培训什么群众学习什么,提供的服务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的。现在各村利用每月5号的民主议政日,把群众的需求征集上来,然后上报到乡镇、县,再派相应专家开展服务,实现了‘点餐’,真正达到了推广一项技术,富裕一方群众的效果。”惠民县淄角镇东杨村“第一书记”魏洪坤深有感受。
滨州市把“人才大集”、“专家大讲堂”作为“春风计划”服务窗口,定时定点开展,同时大力开展技术“移动课堂”,打造移动服务阵地。惠民县实施了“三示范”创建工程,即在全县打造一批人才服务“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把专家大讲堂和技术移动课堂建在车间里、大棚里、基地上,在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大力开展特色培训,推广农业技术,充分发挥服务载体的典型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干部服务基层锻炼才干
“以前,我们也开展农民培训,但主要是以田间服务为主,服务的范围有限。群众想到我们单位咨询,也面临交通不便等难题。人才服务大集、专家大讲堂为农业专家提供了更多服务农民的机会,与群众交流多了,也接触了很多原来没见过的问题。”滨城区农业局农艺师马仁贵说。
滨州市建立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法律咨询、医疗卫生、城乡规划等各类专家库,把专家库中有一线工作经验专家,把个人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印制成专家联系卡,发放到群众手中;根据农村专业户、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经纪人等的需求,分类型举办“专家大讲堂”、“移动课堂”。
一年来,全市在乡镇设立“春风计划”联系点11个,印发专家联系卡12万余张,选派科技服务特派员1120名,举办专家大讲堂216期,举办移动课堂109期,举办人才服务大集326场,为农村基层解决了大量产生技术难题,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春风计划”在基层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市县两级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