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金九银十”跳槽季了,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有点异常。职场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7%的职场人目前并没有成形的跳槽计划,处于“伺机而动”的状态。
记者在近期省会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发现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大多处于观望期,是换个环境在年底前这几个月重新开始,还是熬到年底看是否有加薪或升职机会,成为他们难以抉择的主因。而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不在少数。
职场“老人”观望居多
●案例一:暂时跟跳槽“绝缘”
目前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王先生之前也换过几次工作,担任过IT企业的市场推广专员,在一软件公司做过销售,在技术有限公司做过办公室工作。
“几次跳槽下来,虽然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但觉得与其跳槽还不如待在一个地方稳固发展。比如,我工作的第一家企业的同事,如今已经做到中层,而我在这家建筑公司还属于不到一年的新人,虽然职位也挺重要,但跳槽就意味着把原先在一个地方积累的资质、地位,可能还包括人脉都统统舍弃,到另一个地方做一名新人。一切从头开始建立,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他说,每一次跳槽,都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职责、新的人际关系,这当中有很多风险。万一适应不了怎么办?万一关系网太复杂怎么办?万一搞不定工作、受不了压力怎么办?如果有了对比才发现原先的工作其实不至于那么不能承受,那时再后悔可就没有退路了。“所以现在工作上有一些不愉快能忍就忍了,有些事到哪个公司都会碰上,不是跳槽就可以解决的。我想在这家公司踏踏实实地干,暂时跟跳槽‘绝缘’。”
●案例二:为兴趣甘愿“卧槽”
几年前,小汪还是同学朋友圈中的“跳槽狂”,他的专业是管理类,刚毕业就应聘到一家知名企业,同学们羡慕不已。
谁知道,工作很杂,类似于打杂,后勤总管之类。保安、车辆安排、食堂环境卫生、厂区卫生、宿舍后勤等,他都要负责。越做越觉得无聊,感觉学不到东西,找不到能使他提起兴趣的东西,于是他便辞职。
小汪又去了市场做销售,但也不是兴趣所在。从高中时他就喜欢钻研计算机,虽然找工作时,他想找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但一些软件公司并不接纳他。几经周折,找到了现在的公司。虽然是一家私营小企业,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大家合作非常愉快,工作起来各个技术部门的兄弟都很投入。他说:“对这个团队我是很满意的,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体现出我自学计算机这么久以来的价值。”
但还有个现实的问题,这里的薪水福利都很一般,前段时间有个翻译岗位工资挺高,但思来想去,小汪还是选择留在这里。
●案例三:是否跳槽看福利
虽然现在许多职场人士跳槽不只是看薪资,而是期待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薪资福利还是作为跳槽的主要因素存在着,毕竟“面包和牛奶”决定着生存和生活的质量。
小黄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行政工作,眼看着跳槽旺季来临,闲暇之余便在网上找找岗位,看看有没有薪资更高的适合职位。
“薪资是一方面,随着年岁渐长,我觉得社会保险、年假啊这些福利保障更重要。”小黄说,现在的公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福利和保险都很好。
看来看去,小黄发现还没有一家公司的保障福利能比上现在的公司,而她在这家公司待了三四年,她决定不跳了,继续“卧槽”。
「点评」: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发现,每年9月,企业都会推出新的招聘计划,但今年的招聘却不乐观。很多招聘对象对是否跳槽表现得很犹豫。现在的职场人更加理性,只有自身利益和发展最大化时,才会选择跳槽。同时,年底的双薪就在眼前,甚至还有升职加薪的机会,驱使很多人选择先“安心”过年。
职场专家认为,在“金九银十”跳槽高峰时,职场人士的观望、思虑,不盲目跳槽,珍惜眼下,证明了如今职场人士的成熟心态。当然,如果对目前的职位不甚满意,职场人士可先深入了解企业的招聘情况,如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慎重权衡后再决定是否跳槽。
职场“新人”频繁跳槽
与工作几年的不轻易跳槽的职场人士相比,这边应届毕业生为找工难抱怨纷纷,那边企业又在为应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而头疼不已。
据了解,企业新招收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第一年内的流失率最高。跟踪调查发现:在走上职业生涯一年内迅疾“跳槽”的大学生,在5年当中平均还会发生3次“跳槽”。有的应届毕业生一年不到竟换了5次工作,且每次都没有超过试用期,成为典型的“职业跳槽者”。这些现象,也成为许多企业不敢招收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一:太辛苦没法坚持
应届毕业生小李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业务。“这份工作太辛苦了,每天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才两个星期,我就瘦了四斤。”小李在上个月底就辞职了。
“虽然我个人感觉不太适合做业务,但这几个月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对我今后找工作很有帮助。”小李说。
●案例二:嫌工资太低
会计专业毕业的小黄,今年毕业后在一家苏打水公司做会计。虽然才3个月,但她已开始频繁出入招聘会,寻找新的岗位。
“现在的工资太低,一个月才1200元,试用期刚过,我以为工资还会涨,可领导说一两年之内不会涨。”小黄说,120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等杂费,根本不够花。
●案例三:不是兴趣所在
今年刚过完年,大四的小王就开始找工作。但究竟对什么工作感兴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小王很迷茫。
于是,“先就业后择业”。她先进入一家行业报做记者。但喜欢文艺的她,对这个行业毫无兴趣,她很快觉得度日如年,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她始终觉得与自己的兴趣理想完全不能吻合,干了一个月就放弃了。
随后,她进了一家文化公司做文案策划,但也只维持一个多月,目前又进了一家企业搞外宣。她说:“我可能是同学中更换工作较频繁的一个,并不是因为工资,而是觉得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是兴趣所在,而且每次进一家单位之前所想的和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便时常想着放弃。”
●案例四:与专业不对口
化工专业的小陈,至今还在人才市场徘徊。从今年初找工作到现在, 她已经是招聘会的常客。她一直想找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始终不能如愿。
毕业后,她做过一阵子销售,觉得无法适应。还做过质检员,但流水线作业,觉得没劲,便炒了老板“鱿鱼”,到人才市场另谋出路。“以前的工作工资也不算低,每个月有1500元,但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觉得没劲。还是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点评」每次招聘会,应届生最烦企业打出“只招收有工作经验人员”的招牌。可不少企业表示,应届生还要培训,培训完却很快跳槽了,还不如招收有工作经验人员。
郑州某经贸公司人事部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不打算再招应届毕业生,因为流失量太大。“我们公司去年招了10多个毕业生,现在只剩一个。他们离开的原因,一是因为承受能力弱,受到客户拒绝后认为工作难做;二是觉得专业不对口。”
“过去给过应届生许多机会,但他们安定性太差,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后,稍不如意他们就跳槽,培训成本就这样打水漂了。”一家医药公司的负责人说。
河南某软件公司招聘人员金先生则表示,从这段时间招聘会上看,来求职的大都是应届毕业生。“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过硬,一些程序、语言的专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专家观点:“骑驴找马”弊大于利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受“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等就业观的影响,应届大学毕业生短期内频繁跳槽已成普遍现象,但这对职场新人的发展弊大于利。
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韩语思认为,近年来在众多毕业生当中流行的“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往往会误导毕业生,让学生们产生一种盲目应付的心理,找工作之前目标不明确,没有目的性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有招聘会就去投简历。比如,一个大型企业过来招聘了,一群人又一窝蜂似的过去投简历,或者是哪个单位来要人,相好的同学过去投了简历,你也跟着去投,现在学生当中就出现了这种找工作的怪现象。这样往往会使他们随便应付地先找个工作做了再说,边干边伺机寻找别的工作,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专心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对将来发展不利。应届大学生毕业后要找到工作,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所以应该先就业再择业,但并不是盲目地先就业再择业,应届毕业生应该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要干什么,在就业的过程中学习,积累找工作的经验,调整目标,适应社会。
“刚毕业的大学生不适宜在这个时期跳槽。”郑州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张会香说。第一份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以后的求职效果和对未来的发展,频繁跳槽,对自身和企业都不利。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应该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如果专业不对口,看是否实惠,能否走得长远。要以职业发展为主,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比如薪水的多少,工作的舒适度等,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出校门前,最好能多了解社会,多认识一些现实性的事情,找工作才不会出现盲目。对自己的人生职业要有一个短、中、长的目标规划,短期就是一年内一个职业的基本定位,中期就是三年内认准某一区域,专注和专心地做事。长期就是五年,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难度较大,要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来定。而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提高应届生忠诚度,应该在企业文化和待遇上下工夫。一是提高福利待遇,给予他们合理且满意的薪酬,另外可通过他们写的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公司会帮忙一起解决,助其尽快成长。二是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三是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帮助做好科学的人生中长期规划,踏实走好每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本信息由精才网编辑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