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职场也不例外。有人说,做官的是吃嘴巴饭的,一点不假。职场的表达、演说、汇报、座谈、谈心等,都离不开“说”字。在职场见识多了,自然会有一些心得,先谈语言风格。
表示尊重。有的是职位的排位使然,有的是自谦。如某些副职发言,总要说:“我说得很肤浅,以某某说的为准。”这些话不能信以为真,也不能深究。以人家说的为准,你还讲什么?如果这么想,就天真了。作报告是严肃的,也有人讲究气氛,用幽默、调侃调剂,这种话多不得,否则就显得油滑。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文艺工作座谈会,那领导自我小结说:“以上讲得不对的地方算我个人的,讲得对的地方是组织的要求。”大家一笑。
讲究含蓄。官方语言很注重责任、规范和自我的人格独立,不该说的不能说,只能用隐语去暗示,弹性很大;可以讲说了,也可表明什么也没说,激励和威严都在其中。有一个朋友在公司干得不舒畅,曾经想跳槽,那二把手这样劝他:“这地方需要你,什么事不是一成不变的。”言外之意是以后他转了正,情况就变了。这个人后来真当了一把手,我朋友的处境立即得到改变。
注重客观。职场文化崇尚四平八稳,讲话要切中要害也要不得罪人,要有预见性也要稳妥保险。
再说语言形式。最突出的是齐整,一是层次感强,思路比较清楚;二是创造一定的美感,有表现力,让人有回味;三是好记,便于贯彻宣传。8月份,我布置工作,讲的几件要下硬手的问题,讲了6个“坚决”,只有几天,这几句话就真的在基层各单位被“坚决”执行了。定格的形式,配套出现了一批特上镜的词语,如加强、到位、提高、进一步、确保等等。另外,数字也是“乐于助人”的,几件简单的事,用数字一贯穿,凝练而紧凑。
有的领导善于运用稿子却又不机械依赖稿子,念上几句,又插几句个人掌握的实际情况;或是偶尔只念其中的片断,取舍中见提炼水平;还要讲求互动,多抬抬头,注意全场的情绪。语调、节奏的把握很重要,抑扬顿挫,有时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念,不快不慢,显示练达和从容,做作和拘谨不行。要注意的有几种情况:一是表达太严肃,人性化不够;二是表达不流畅,“嗯”、“啊”不停,像笔出水不畅似的;三是一些不必要的场合随意性不够。
官方语言就是这种独有的语言景观,它包含了职场的礼仪、哲学的思辨、人际关系的顿悟等等。有一些从政者把官方语言推向极致,善于总结从政的经验,升华和创新,在一定的层面和圈子形成了一定的惯用语、誓言,而广为流传。
本信息由精才网编辑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