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过上好日子,一是要获得物质利益,二是要获得社会尊重。追逐名利是人的正常欲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之所以富起来,就是满足这种欲望的结果。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定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民主和文化需要”。既然承认逐利,又为何提倡吃亏?
“吃亏”是为人处世哲学。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亏是福”。吃亏代表了包容、妥协,而这两点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有利于心情、人情,吃亏让人尊重,自己心情舒畅,还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与人的和谐。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就需要包容、妥协、退让,这些都是“吃亏”。
为官做事更要“吃亏”。我们的官员叫人民公仆,权力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员工作不为私利。在为民服务、与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当然要学会吃亏。在成熟的文官制度里,“吃亏”始终是一条暗线。比如禁止官员从商,不仅仅是防止以权谋私,更是在阐述一个道理:想发财别来当官,想当官别去发财。
不能片面理解“吃亏”。官员也是一种职业,必要的职业回报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要求官员拒绝属于职业回报的那一部分,这是片面理解“吃亏”,没有抓住本质。对于官员来讲,“吃亏”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境界。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种意识,面对诱惑就会增强抗腐拒变能力;有了这种境界,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官员就会带头“跟我上”,而不是殿后“给我上”。
官员吃亏,是自己吃小亏换得社会的大实惠。官员吃亏,人民拥护,官民齐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解不了的难。这是大实惠。官员吃亏,是小损失换大收益。当官就是为民谋利,能否让民众福利最大化,是当官合格不合格的唯一判断标准。官员吃亏,个体的小损失能换来集体的大福利。官员吃亏,是小委屈见大胸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何等的胸怀。古人为官尚且如此,今人为官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