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跳槽事出有因
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各类人才跳槽的“多发期”,大约有60%-70%的人才流动均发生在这一时段,并且已经呈现出了年复一年的周期性规律。
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的随机调查,“职业所带来的收入”、“良好的同事关系” 、“职业所提供的福利”是各类人才在选择新的工作单位或职业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职业收入高低”是促使人才跳槽和选择新职业的第一原因。调查显示,超过60%的被访者表示,原来的工作“薪水不高”是人才跳槽的最主要原因;48%的被访者是因为“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32.2%的被访者认为“原来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或专业”;28.3%的被访者因为“难以得到晋升的机会”而放弃了原来的工作;25%的被访者“不喜欢上司或老板的为人”。其他诸如“工作压力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上司或老板对自己不够重视”等因素也是导致人才跳槽的原因。
人才跳槽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岁末年初?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底正是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关键时期,考核之后企业都要按照个人的业绩兑现奖惩,也就是一年的分配到此才算告一段落。而一般情况下,员工与企业的合约大多也是以年度为时段的,年底合同到期,续签也罢,跳槽也好,个人和公司都处于主动地位,完全可以进行新的重新选择,谁也不欠谁的,在合同到期前彼此都有一个心理上准备,选择在这个时候跳槽,对企业和个人而言都会损失最小。加之一些公司每年开春之际都要对人员岗位进行一次重大调整,有时甚至会涉及到高级副总裁的分管区域,中层管理人员在部门之间的大流动更是习以为常,此举极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不少自认为不很得意的人才便纷纷选择跳槽,“与其坐冷板凳,不如另谋高就!”是这些人的基本想法。
不怕风险,但也不要损失
31岁的乔小姐原是一家大型重型机械厂的产品推销员,春节过后就要去一家IT企业上班了。乔小姐对自己“蓄谋已久”的这次成功跳槽充满了自信:我是在经过一年的慎重思考之后才做出决定的,通过对这家IT企业的长期跟踪考察,不仅是因为薪酬具有吸引力,关键是那里的人文环境和每年一次的出国培训机会。所以,对经过笔试、面试、测评,从最终20多个竞争对手中胜出,乔小姐“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新公司本来要求乔小姐年底前到班的,但乔小姐却一再坚持“等过了春节”。乔小姐迟迟不去“履新”是为了得到原单位那笔不菲的年终奖金和销售提成!
陈先生是一家规模企业的行政主管,研究生一毕业就被在行业内颇有影响的这家线缆企业高薪聘用了,没有职场经历的他与单位一下子就签了5年的合约。学新闻传播的他渐渐觉得当初看来还算不错的工作对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了,虽说曾经策划过几次成功的企业形象宣传,在业内外形成过不小影响,但面对日常工作的平凡和机械性的重复,陈先生悄悄走进了人才市场,与心仪已久的一家媒体不期而遇,双方均“相见恨晚”。可到人事科一了解,在合约期间毁约,不仅与公司当初馈赠的股份无缘,而且连每月从工资中扣除的几百元风险基金也分文难取,甚至还要赔偿公司因人员空缺而造成的间接损失。陈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毁约,直接损失将是数以10万计。于是,权衡再三,决定忍痛割舍了与那家媒体的短暂“情缘”。
对跳槽者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跳槽风险、减少违约成本才是大家最最关心的,因为无论是理想中的薪酬,企盼中的同事关系,还是新职业所能提供的福利,无一不是奠定在与原供职单位解除合约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