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就业率,一边却是招生难;一边是技能人才奇缺,一边却是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因没有一技之长在为就业发愁,甚至大学生毕业后因动手能力差,也出现就业难。职业教育的种种怪现状引起社会的关注。 早在2002 年和2005 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写入“ 十一五”规划纲要。同时,国家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可达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我市也相继出台关于中职教育的优厚政策。然而,在种种优厚的政策下,职业学校为何招不进学生呢?
根深蒂固的观念难转变
中职学校遭遇生源难题,除了由于客观因素,如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各地初中毕业生人数都在减少,不可避免地会对中职学校生源产生影响之外,观念问题还是主要因素。
“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让他上职业学校吗?”当记者问到一位学生家长为何不为孩子选择职业学校的时候,这位家长反问记者。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 重仕轻工”、“ 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家长除了别无选择、委曲求全地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外,鲜有把职专作为填报志愿的首选。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学校学生很抢手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但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在读职校仍然会觉得“ 没面子”。“不管毕业后就业状况如何,先读大学拿个学历再说”,家有中考生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辛辛苦苦培养孩子上了九年,再把他送到职业学校里去,就业后拿的工资再多,也是个工人,没有学历,将来娶媳妇儿都成问题。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会被人瞧不起,我们不希望孩子这样。”
另外,不仅是家长,有关部门在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都是以初、高中学校有多少人考入名牌高中、考进重点大学作为评价指标;而不太会去关注有多少初中生考进重点职校,有多少高中生考进优质高职院校。
除了社会观念因素外,投入少、关注低、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也导致职业教育市场良莠不齐,师资力量、办学经费和教学评估标准是横亘在许多职业学校发展面前的大难题。很多职业学校招不到有能力、有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原因之一就是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上不平衡。这些因素也是职业教育受冷遇的原因。
“高就业率”依然缺乏吸引力
与招生难相反,中职学生就业率逐年攀升,这也成为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时的最大卖点。
据了解,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连续多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很高,远高于本专科院校的就业率,2009 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3%,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记者在我市几家职业学校了解到,毕业生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都是工作主动找上门,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两到三个工作单位可选择,待遇更是水涨船高,五险齐全,工资在2000 元以上,高的可达三四千元。然而,在教育途径和就业选择愈发多元化的今天,不少只能报考职业院校的低分中考生的心理压力不减反增。不少人面对选择职专还是复读、甚至辍学时犹豫不决,在一些考生眼里,尽管读职专有着极高的就业率,却依然缺乏吸引力。
职教作用不容忽视
尽管受“轻视”,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从目前人才需求来看,一般的学术型人才并不缺乏,而不少行业里的高技能人才却很匮乏。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最大的年培养能力为8000 余人(全口径统计),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差距甚大,并且每年还有30%左右的中职毕业生流入外地工作和一部分升入高职学校学习。由此可见,在我市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多方拓展,构建职业教育生源“立交桥”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可普通百姓对中职的认可度并没有多大改变。业内人士认为,究其原因,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的用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因为不用担心学生就业问题,不少中职学校忽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于将毕业生“一送了之”,从事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高的劳动,最终使中职教育声誉大损、吸引力渐失。
所以,教育界人士认为,要想吸引生源,关键是要在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上下功夫,切实改变人们的成见。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有个“ 八种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仅由智力组成的一元结构,而还应包括语言、节奏、数理、空间、自省、交流和自然观察智能。无论是政府部门、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要注重发挥职校学生的“八分之六的优势”。
对政府部门而言,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德国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培训机构,或是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培训,培训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相当竞争力。可见,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除了等待政策的变化,最应该做的就是主动求变,即:拓宽中职生升学通道。目前,虽然有对口单招这条路,但每年的招生计划有限,通道还很狭窄。所以,要积极为职校生升学创造更宽广的空间。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是一方面,同时,要拓宽中职生升学通道,让那些有升学愿望的毕业生都能够“ 升学有门”,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历升级的需求。
拓展中职招生范围。初中毕业生一直是中职招生的主要对象。当前,在中职生源日渐紧缩、企业又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下,大批农民工和低位就业人员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理当顺势而变,开拓技能培训市场,扩大生源。
中职学校还要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强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的技能人才,让考入职校的学生觉得“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