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板自然就分好坏。坏老板自是劣迹斑斑,众皆挞伐;但好老板则是诸生期待,因为“遇好老板则如进加油站:安心之余外加动力满满。”
记者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报道,联系对象主要是两类人,一是老板,二是企划主管。
身为一家大型集团的企划主管,张先生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每次见到记者谈起前途和未来,眼里不仅有憧憬,更有十足的把握。原来,除了负责公司的企划工作之外,张先生还在老板的支持下自己创办了一家小广告公司,老板不仅把公司的广告业务交给张先生去做,还给他介绍了不少客户。
真的会有这么好的老板支持自己的员工创业?记者对此不解。张先生转述了其老板对他说的一句话:“你可以试着自己做,你有这个能力。”现在的情况是,张先生的本职工作出色,他的小公司业绩也蒸蒸日上。据说,张先生的老板,当年创业也正是受了其老板之类似善举。
好老板似乎也有传承的迹象。
有一次,记者采访柳市一位大型电器集团企业的老板,在某些榜单上,该老板“身家”三四十亿元。采访结束后时间恰近中午,老板力邀记者在食堂共进午餐。承包食堂的厨师小王奉命端来了一罐黄泥螺、一瓶豆腐乳、一碟鱼生之后,又上了一盘小黄鱼。小黄鱼味道欠佳,小王惶恐不敢离去,垂手准备挨训。但这位老板并无不悦,而是当着记者的面,开始了厨艺传授:小黄鱼要怎么采购才能保证新鲜,下锅前怎么处理才能入味,出锅后怎么加料,火候怎么控制……记者当场愕然,而后只能暗暗羡慕厨师小王。
毋庸置疑,企划主管张先生、承包食堂的厨师小王都遇到了职场传说中的好老板。当然,幸运的肯定不只他们两个。五六年前,那时记者刚出道不久,行情不熟、经验不足,抠个像样的选题恐怕都要出点汗,直接给老板打电话不免略有紧张。一次电话采访邓姓老总,自报家门后竟突然忘记采访主题,不料从未谋面的邓总毫不见怪,电话中安慰之余不忘说些鼓励言辞,记者当时大受感动。事隔三年,竟在一次团体考察中意外相识,两人一见如故。
作为职业,记者其实和众多职员一样,在自己当家做主之前,都希望自己的老板和自己联系的老板,都属于好老板。这样,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从动力满满开始,到安心下班结束。
当然,倘若暂时没有遇见好老板,也无需天天奢望。毕竟,投胎是门技术活,投简历,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