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技工院校以服务产业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设包括机械、汽车、电子等20个主要行业近300个专业,其中数控加工技术、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汽车技术等科技含量高、复合性强的专业约占80%,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当高考、中考结束,寒窗苦读学子为上哪所学校、哪个专业苦恼时,何不选一所免学费的技工学校,未来成为一名不愁就业的高级蓝领?
就业为导向,技能为特色,江苏技校打造全国质量品牌
我省技工院校坚持市场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的办学之路,用创新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培养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全省有技工院校126所,其中技师学院35所、高级技工学校12所、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学校33所,初步形成了以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初、中、高技能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专业)基本齐全,公办民办相结合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技工院校千方百计拓宽生源,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学制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规模达28万人,其中技师班、高级技工班占比37.3%,各类社会化培训年均达60万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累计达200多万人,各类社会培训累计700万人次。
办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改革,创建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措施,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2010年、2012年,我省参加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竞赛获得团体总分全国第一;以技工院校师生为主体参加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数控技能大赛,获六个第一名,二十四名选手进入前五名,打造技工院校的质量品牌。
师资结构不断改善。全省技工院校专兼职教师总数达1.6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1.3万人,一体化教师占比38%。在全国率先开评教授级高级讲师,共评出教授级高讲115人,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825人。
谋划新战略,寻找新突破,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280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600人。创建示范专业100个、精品课程400个;培养100名教学名师、1000名专业带头人、10000名一体化教师。
合理定位多元办学。技工教育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上加快转型,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就业为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坚持多元化办学之路,做到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层次多元化,培养对象多元化,构建起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我省确立技工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是: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校企结合。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向校企结合再到校企融合方式发展,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管理。同时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
强化技校内涵建设。培养学生阳光积极的心态,发展好奇探索的精神,激发合作团结氛围。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重要内容的教研教改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
创新机制,畅通渠道,做大做强“技能教育航母”
为培养更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我省各级政府近年来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扶持和投入。13个省辖市依托技工院校,省市共建公共实训基地,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一批占地面积300亩以上、固定资产5亿元以上,规模7000人以上的技工教育“航空母舰”正在形成,而有助于这艘教育“航母”驶向深海的各项保障措施也已初步到位。
政策环境。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技能成才的政策措施,对取得高级工以上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的政策等。各级政府近年来还大力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贡献和事迹,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校企合作。我省技工院校从办学之初就坚持突出校企合作。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鼓励企业行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技校担任教师的通道。技校可使用教育经费与企业共建资产权属明晰的企业实训基地,企业用于实训的生产设备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这无论对于提高技校教学水平还是毕业生的适岗能力都有裨益。
免费教育。落实国家、省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奖助学金政策,建立了技工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和生均拨款标准稳定增长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对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培训服务。这无疑加大了技工院校对于一些初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吸引力。
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更加注重办学质量与效益;在评价方法上,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途径上,更加注重社会和企业评价,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企业满意率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以高质量的就业增强技工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