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吃住,每月纯挣3000多元,这工作好着呢,我们都十分珍惜。”帕提古丽•吐尔逊是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成立时进厂的老员工,现在已成长为生产骨干,先后介绍了50多名老乡加入工厂。她对记者说,企业的工作环境、后勤保障和薪水都令人满意。
与帕提古丽•吐尔逊一样,近1500名维吾尔族群众在这家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绝大部分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的乡村。据介绍,华孚色纺所在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由浙江省援建,目前吸纳了百余家企业,已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侯立贤介绍,按照新疆最新出台规定,今后,包括央企在内的所有驻疆企业、政府投资以及各类援疆项目,70%以上的新增用工指标需用于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19个援疆省市都十分注重产业援疆吸纳劳动力的作用,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职业培训等方式,扩容就业“蓄水池”,帮助新疆各族群众实现就业梦。
浙江省在援疆工作中,坚持引进一家企业、促进一批就业,努力构建就业、产业和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产业援疆格局。北京市在对口支援和田地区过程中,产业援疆和招商引资项目吸纳近万人就业。喀什地区从今年起,每年从援疆资金中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劳泓表示,只有产业还不能实现充分就业,还要推进劳动力就业培训。
阿克苏地区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实训大楼是浙江省援疆“交钥匙”工程,投资逾2000万元。“目前在校生近1400人,如果没有援疆项目,学校最多招收800名学生。”副校长李喜民告诉记者,今年浙江省又支援建设了后勤综合楼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让我们吃住都不用出校园,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青年教师迪里拜尔•胡达拜地说。
河南省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建设了哈密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三煤”人才培养基地、兵团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受援地急需的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同时,促成河南4所院校与哈密地区的3所学校结对,组织1300名技能人才赴河南培训,努力为受援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援疆省市还以援建劳动力市场为抓手,搭建中介平台,促进就业。浙江嘉兴市对口支援沙雅县,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王碎社告诉记者,今年将重点援建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6月中旬开工,10月底就能建成。“沙雅是棉花生产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但往往用工方与求职方不能有效对接。”王碎社说,“这个项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需求,针对性很强,以后老乡们会更容易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