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被母校评为优秀校友,这则消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的优秀校友往往是学界、政界或商界的翘楚精英,而在山村带领村民修马路、种魔芋的大学生村官,似乎与“高大上”的优秀校友沾不上边。
在此,我们不禁要给四川传媒学院一个点赞。因为校方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给莘莘学子的青春选择提供了新的路径导航,这就是到基层去,到时代需要的地方去。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有些高校的优秀校友评选已渐渐变了味。获得这一荣誉的,要么是高官,要么是富翁。前几年一位教授竟然声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别说是我的学生。”这虽属极端的个例,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人才评价的庸俗和功利化倾向,钱和权成了考量校友是否优秀的沉重砝码。这种以富贵论英雄的评价杠杆,势必扭曲学子们的价值观,误导年轻人的择业取向。将村官评为优秀校友,正是对“跑偏”人才观的一种纠正。大学生村官虽然无钱无权,但他们“有爱心、肯奉献”,把青春安放在基层,带领当地群众走向富裕文明的快车道。这种稀缺的社会责任感,不正是值得高校褒奖的优秀品质吗?
当下的中国农村,正奋力跋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上,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其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很多高校毕业生却蜂拥挤入大城市,主动下到基层的比例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在农村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外,还有好多人担心,基层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缺乏成就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官当选母校优秀校友,就有了更多的励志色彩和现实意义。“母校以我为荣”的青春榜样,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沉到基层,做好村官,人生同样出彩。这是对所有扎根基层的年轻人的奖赏和肯定。这种鼓励或许不会立竿见影,改写成千上万青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无形中会影响毕业生的奋斗方向,成为人才流向基层的众多推手之一。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全国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为全国20多万大学生村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但如何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建功基层、奉献基层,是一出有待全社会共同演绎的“大戏”。我们有理由相信,像四川传媒学院这样支持呵护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力量越多,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信心和耐心就会越足,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