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针对“90后”求职的调研报告显示,有52%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同时,超四成的大学生选择“2000~4000元”作为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资。
调查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
家在湖南一个小山村的小李是某普通二本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尽管她现在已经成功找到一份工作,但之前在找工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城乡偏见成为她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小李说,她曾应聘一所重点中学教师岗位,顺利通过初筛,笔试成绩也不错,但面试时被刷下来。她通过学长打听,原来是招聘方觉得农村孩子综合素质不如城市孩子,就被一个成绩差不多的城里孩子取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小李有同样遭遇的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低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则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30.5%的人难以落实工作,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城乡出身背景的差异,不过,这两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要小于普通本科高校,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相差5.2和6.5个百分点。
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体现在低就业率上,而且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想要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获取较高的收入,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会遭遇比城市家庭出身大学生更多的困难。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的工作单位是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与此同时,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3443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35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51元)高654元。在重点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初职平均月薪也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但其差异并不是很大。
三大原因导致就业难
据分析,导致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视野的局限,来自农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的了解、对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的掌握都要少于城市家庭出身的学生,这使他们在就业准备方面不如城市学生。第二,来自农村的学生所能动员的家庭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要少于城市学生,这会影响他们进入好单位、获取好工作的机会。第三,由于成长环境的局限,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家庭子女全面,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表现也往往不如城市学生,这会影响到他们应征工作机会时(比如面试)的表现而失去一些就业机会。
对此,职场专家建议,一方面,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最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就业扶助和指导,他们应该是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也要在学校苦练本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增强自信。
本栏撰文:记者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