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高级评茶员证书奖可拿2学分,获得机动车驾驶证可拿1学分……昨日,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学分审核结果公示,共有651项申请通过初审,其中不仅包括学科竞赛、学术论文,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也被纳入其中。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已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学分的“脸”正悄悄在改变。(4月10日《东方今报》)
学分制度是好的,说白了,它是学习能力的量化。学分制度要做好,起到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其中学问大着呢。过去的学分制度,主要考察学术能力,考察口径的单一僵化,让那些实践能力强的“偏才”、“怪才”很难受益,而实践能力对日后就业,甚至比学术能力更重要。“创新学分”正是让学分制度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多元化学习”的作用。
文化课考的好很重要,孰知通过驾照考试就不一样重要?经过多年学习考试,大学里多通过一场文化课考试,更多是过去知识和能力的重复,其间能力的增长与涉及全新学习领域比如驾考所获得的能力,孰多孰少不言自明。拿到高级评茶员证书、做一个发明创新,这些创新学分的意蕴也是如此。
“创新学分”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能把兴趣和专长转化为能力并终身受益。既然我对驾驶品茶更有禀赋,为什么不做自己擅长的拿到学分?事半功倍的事干吗不做?现代意义上的职场,拼的不全是固有专业,更多是个人兴趣特长。笔者大学专业是英语,因为酷爱写作,最终职业成了媒体人,而我大学四年却在做和后来职业不太相关的学习。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大学学的是建筑,第一份工作是建筑,做着做着发现对人力资源更感兴趣,一转行,反而做的更好,如果大学期间就拓展了此方面的兴趣,那么以后的就业不是多了一个选择,或者说转型更加容易?
“创新学分”与“两种高考”的意旨是一致的。学术和技能高考的分家,意味着技能被提到与学术一样的地位,而在过去,技能与蓝领等同,在大众眼里“乃小道也”,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创新学分”的推行,意味着动手技能技术类的能力被拔高到同等地位:在大学里能作学分,毕业后甚至让你终身受益,过去的“小道”成了你今后的铁饭碗,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现在的现实是,众多大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在就业市场上却竞争力不足。“创新学分”如果实施得当,一些大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得到“释放和认证”,面临就业时,他们不是多了更多选择嘛?当然,“创新学分”如何“实施得当”,还面临着公平设计、技术操作等问题。总之,“创新学分”值得推广,因为它打通了就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