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昨天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的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的波动,都属于在合理的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要能保证就业,都属于合理区间”。一句话,道出了就业的重要性。为什么首先要保证就业?为什么经济发展可以稍微减速,但就业水平却不能有所放缓?发改委 社会发展研究所 所长杨宜勇说:“中央不是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吗?转变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不能以GDP为中心。但是就业是民生之本,所以要把就业问题放在前头。就业问题解决了,经济速度下来一点,通过这个来加快推进改革的力度。”
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一直很大,一直没有把就业在经济生活里的位置过分强调,现在政府重就业轻GDP,实际上是避轻就重,迎着难题上,也说明政府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心。那么,多少就业能保证经济发展处于合理区间?杨宜勇说:“一月份的时候达沃斯论坛李克强的发言说2014年要保证新增就业950万人,这回两会报告说要保证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人,基本上保证了这个就差不多了。”
失业人口要去哪儿?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去产能化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失业人口在增加,他们去哪儿?李克强总理说:我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 院长迟福林开出的药方是第三产业:“我们2008年以前,每增加一个GDP的百分点,新增就业只有100万人口,而去年GDP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新增加就业多少?170到180,将近一倍。为什么呢?因为去年第三产业比重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向三个源头要动力”,分别是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对此非常认同:“注意了民生以后,比如政府精简机构,政府少花了钱用在哪儿呢?用在民生上。国际国政的钱用在民生上,会造成一个什么结果呢?如果老百姓生活好了,中国会变成一个内需拉动的这么一个国家。真的要形成一个内需拉动的话,中国的好日子就到了。”
经济之声评论:保就业就是要给改革腾空间
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比;发展规模也只有美国能站在中国面前,而钢铁、水泥等领域的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
但必须看到,中国发展成效显著的背后,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比如民生让位于数字、就业让位于增长,导致数字和增长和百姓利益脱钩,在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最典型的就是房价。老百姓望着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奖状,脑袋里却画着为啥房价这么高的大问号。
如何让老百姓过得舒心,活的幸福?李克强总理说,GDP要减速,我们不要数量增加、规模扩张的GDP,我们要更“贴近老百姓的GDP”。
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改革的关键要看老百姓满不满意、收入是不是随着GDP增长水涨船高。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这是涉及民生的大问题,也是“贴近老百姓的GDP”的改革关键。
长期以来,那些令我们头痛的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聚集了太多的就业人口。中国当前处在去产能化的关键时期,调结构、经济下行,势必会把一些劳动力挤出就业市场。服务业的向好,容纳了这些被挤出的劳动力。
本次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合理区间”。
合理区间,讲究的是一个“度”,下限是必须保障就业。我们要改变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功率,而不是飞行时关掉引擎。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有着微妙的平衡。去杠杆和去产能过急,可能造成失业人口无法消化大量积压,如果服务业无法吸纳那么多的就业人口,造成消化不良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欲速则不达?从这个角度来讲,GDP是7.5%还是7%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贴近老百姓的GDP”改革留出更大的腾挪空间,而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关键看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