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比;发展规模也只有美国能站在中国面前,而钢铁、水泥等领域的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
但必须看到,中国发展成效显著的背后,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比如民生让位于数字、就业让位于增长,导致数字和增长和百姓利益脱钩,在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最典型的就是房价。老百姓望着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奖状,脑袋里却画着为啥房价这么高的大问号。
如何让老百姓过得舒心,活的幸福?李克强总理说,GDP要减速,我们不要数量增加、规模扩张的GDP,我们要更“贴近老百姓的GDP”。
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改革的关键要看老百姓满不满意、收入是不是随着GDP增长水涨船高。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这是涉及民生的大问题,也是“贴近老百姓的GDP”的改革关键。
长期以来,那些令我们头痛的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聚集了太多的就业人口。中国当前处在去产能化的关键时期,调结构、经济下行,势必会把一些劳动力挤出就业市场。服务业的向好,容纳了这些被挤出的劳动力。
本次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合理区间”。
合理区间,讲究的是一个“度”,下限是必须保障就业。我们要改变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功率,而不是飞行时关掉引擎。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有着微妙的平衡。去杠杆和去产能过急,可能造成失业人口无法消化大量积压,如果服务业无法吸纳那么多的就业人口,造成消化不良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欲速则不达?从这个角度来讲,GDP是7.5%还是7%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贴近老百姓的GDP”改革留出更大的腾挪空间,而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关键看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