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就业洽谈会已陆续开幕。今年高校毕业生再临“史上最难就业季”、“90后面临突出就业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声音不绝于耳。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比上年增长19万。而我省,2014年甘肃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3.7万人,比2013年增加2.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压力依然存在。一时间,求职者纷纷感叹:就业形势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单从数据上看,这个增幅可以说是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合理的范围内。”在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数的增多并不代表就业压力就一定增大,就业难不难关键在学生自己。此外,记者获悉,为了破解就业困局,我省教育部门、高校、毕业生乃至街道社区都已经开始迎战,以确保高校毕业生在“更难就业季”中成功就业。
难不难主要在学生自己
对于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更加艰难这一话题,兰州大学就业办副主任李志龙坦言,虽然2014年兰大毕业生人数较前一年有一定增加,但这对兰州大学的毕业生实现就业影响不大。“从几次校园招聘会上部分学生的签约情况来看,就业难度并没有传说得那么难。其实,不管就业形势再严峻,每年都会有学生早早就签了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就业难不难,关键还是在自己。”
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招聘岗位数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我省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达18万人之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各高校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力促大学生就业。
“工作没着落,而班里已经找到工作的没有几个人。”西北师大毕业生卢勇无奈地说,现在只能在人才市场碰运气了,不行就准备参加各类招考。
“每次到了应聘现场,才知道找工作有多难。”前不久,他从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现场看到,仅招40多人的岗位,应聘者竟有三四百人。
“大学毕业都好几年了,还在人才市场晃荡,同应届毕业生一起碰运气。”李峰目前最大的渴望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今年27岁的李峰四年前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当时因不好就业,他便报名参加了团中央的“西部计划”项目,在张掖一乡镇做了2年志愿者。这期间,他参加过“进村进社”、“一万名”以及多次公务员招考,但均以1分、2分之差与其失之交臂。服务期满后,李峰便失业了。失业后,李峰应聘到一家经营医疗器械的公司担任办公室文员,但工资入不敷出,时不时还要父母接济。即便这样,工作还不稳定,时刻有被公司赶走的危险,因此李峰不得不努力找工作。
觉得“时刻有走人危险的”白永红去年毕业至今干过的工作超过了10个。现在,已到结婚年龄的她渴求稳定的工作,为此她又辞掉了工作,一门心思备战公务员考试。
当务之急先解决就业问题
目前,包括省内外各大知名企业已经在省内各大高校展开选才。“准毕业生”们四处投递简历的同时,在一些高校BBS上,一些同学也开始搭伴参加笔试和面试,不少同学不断发帖,反复求证面试时间,以确定自己是否被刷掉。不少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握好每次机会,以防明年被“剩下”。
近日,甘肃省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就业洽谈会举行,2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3万个岗位供5000名学生选择。记者在现场看到,招聘会开场不到一个小时,主办方在展示台上放置的大量招聘资料就已经被求职者“抢光”。不少岗位虽然待遇不高,但依然有众多求职者投递简历。
记者对招聘会上的部分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首要打算是找到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国有企业是本科生和高职生最理想的目标,硕士生则钟情于政府机构或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现实中签约大户的民营或个体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则相对较低。2014届毕业生中,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的人数已大幅缩水,超过半数受访的学子希望签约“其他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年年的招聘岗位都只增不减,但双选结果总是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0个岗位争抢1人。大学毕业生大喊“就业难”的同时,企业老板却说总招不到人。对此,记者采访了从事多年企业人事管理的张琳老师。张老师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解答的,现在社会上很多大学生空有“学历”,而没“技能”,找工作时“眼高手低”,久而久之,造成“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而对于“纯技术型”的学生,虽然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由于这类学生欠缺理论知识,导致他们晋升空间较小,职场发展亦受阻。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提供学历服务的重要性,并一直在探索更具竞争力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学历服务,让职校学生不因学历方面存在的短板,羁绊了就业和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技能学历”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让学生既掌握了优秀的专业技能,又学习到了完备的理论知识,有效规避了大学教育经常遇到的眼高手低现象,实现了在理论知识上与普通大学生相等,在技能掌握上超越一般大学生。此类人才是当前社会紧缺的精英人才,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据了解,目前很多学校也都实施了“技能学历”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此项教育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一大批学子从中受益。
高校专项招聘受毕业生青睐
“找随便的工作不难,可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太难了。”兰州商学院刘锦闻说,各种招聘会她参加了不少,同时还在网上发出了20多份简历,但均没有结果。目前就业不易,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
负责多年招生就业的苏勇宏认为,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目光依然聚焦在中心城市。虽然要面对高企的房价、拥堵的交通,但大城市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对毕业生仍具较大的吸引力。
苏勇宏介绍,现在“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的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加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目前,我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总量依然很大,并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现实的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和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存,并且有常态化趋势。”苏勇宏介绍说。他认为,每年毕业前的供需见面会、双选会总是人满为患,但真正签约的不多。部分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经验、高学历等致使符合条件的多数毕业生也不一定被录用。而一些收入偏低、地处边远、规模较小的国有或乡镇企业,却往往有需求招不到人。在就业和选择这一方面出现了一边是大公司、热门单位人群蜂拥,一边则是基层单位、乡镇企业门庭冷落。
采访中记者获悉,针对这些情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针对毕业生开展了多次专项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并提供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业内专家建议,高等院校还应为待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支持,在档案保管、生存支持、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方便,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使其从容步入毕业季。
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结合甘肃省高校就业工作实际,省教育厅日前向各高校提出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提高对高校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各项决策;实施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关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应征入伍;加强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多措并举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做好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为离校未就业学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扎实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类高等学校要科学定位。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建设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有利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我省高校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此外,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大学生就业从“等机会”到“找机会”、从“观念滞后”到“超前预期”的转变,达到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目的,兰州市各街道社区也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就业工作中社区除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外,解决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就业工作上,提出“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用人单位称心”的三心活动,重点突出特色的就业市场研究,提高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服务职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就业方向,改变择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完善的就业推荐机构,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全员解决就业。就业指导工作准确,责任落实到人;全程指导就业,定期以就业辅导咨询报告会、就业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法的宣传;建立供需合作的就业网络,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就业机会,以联系扩大就业,做好服务及人才供需双方的宣传工作,做好就业安置工作。(记者 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