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歧视问题日益严重,缘于我国尚无一部反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据《法制晚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反就业歧视研究组已起草并多次完善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提出了12种应列入直接就业歧视的行为,建议国家和省级层面应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受理有关就业歧视的申诉。专家建议稿目前还在进一步讨论中,完善后有可能在明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委托代表或委员进行提交,以促进国内反就业歧视法律的尽快出台。
针对北京、上海等国内10个大城市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85.5%的人认为在找工作当中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到58%。如果说多数国人都意识不到就业歧视的存在,这显然不符合最基本的情理和事实,“85.5%的人认为在找工作当中存在就业歧视”即为明证。所谓“集体无意识”,并不仅仅是指人们意识不到的东西,更是指一种广为流传的被无数次证明的同类经验,在某一特定群体心理上所形成的积淀。而其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正是因为有着相应的深刻背景以及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就业歧视无处不在,因此诉诸法律的大有人在,然而他们的努力却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恰如有关专家所说,“现在不是没人愿意去告,而是因为制度不健全,没法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包罗万象的就业歧视是任何人都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不仅普通民众受到就业歧视的困扰,即使那些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也一样不能幸免,连自己的权益都无法捍卫的他们怎能捍卫普通民众的权益不受侵犯?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歧视性规定的法律、法规又如何去保护民众不被歧视?广泛的社会背景,再加上一次次的失败教训,虽然民众纷纷对就业歧视怨声载道,但却不得不接受这种无奈的现实,由此也就形成了目前这种“集体无意识”。
记得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条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水池,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尽管每次伤痕累累,但却始终只是徒劳。经过了多次失败以后,鲨鱼对鱼群开始熟视无睹。后来,即使拿掉玻璃,鲨鱼也不再冲向鱼群了。
经历过多次失败的尝试,鲨鱼终于学会了默认潜规则的存在,面对无法逾越的屏障,撞得头破血流还是装作视而不见,每个人似乎都不难从中做出选择。当我们为那些愈挫愈勇的斗士肃然起敬的同时,对那些弱者无奈的生存智慧也有必要予以足够的理解。“集体无意识”普遍被看作是人的一种催眠状态,然而剖析这种心态的产生,没有人能够否认自己和他人的失败经历对此施加的影响。面对一些明显有违道德规范甚至是法律规定的行为,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予以及时制止,而个人的努力又不足以扭转局面的话,忍让和退避几乎就成了普通民众唯一的选择,于是众人的无意识终于汇聚成流,使“不正常”现象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
不仅就业歧视如此,面对罪恶的集体失语、面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集体无意识”的多种表现形式莫不如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仅需要唤醒“催眠状态”的人们,更重要的是完善法律制度疏通他们的维权通道,使他们能够看到最终胜利的希望,而不是鼓励他们像鲨鱼那样一次次徒劳碰壁。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面对就业歧视,绝大多数国人其实并不缺少阿基米德那样的勇气,关键是首先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法律“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