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华大学举办年度最大规模招聘洽谈会,超过4000职位面向4000毕业生。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袁京
昨天,清华大学举行2014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该校这场年度最大的招聘会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一汽等300多家用人单位带来4000余个工作岗位。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精明”,国家重大政策成为求职风向标,一些纳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小城市,成为大学生求职的新目标。
低价好房成揽才新招
“房子”似乎已经取代“户口”,成了用人单位吸引人才的新招牌。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用人单位都在展台上打出住房补贴等优厚条件。如北京印刷学院招聘约20名博士后,明确提出以低于市场50%以上的价格提供位于亦庄的高档职工福利住房;浙江海洋学院则为博士生教师提供最高60万元的购房补贴。
优厚的住房补贴,也使得毕业生不再留恋大城市。“只要有发展,待遇也不错,去京外工作也挺好。”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生活成本太高,二线城市蕴含不小潜力,压力还不大。
创新城市受追捧
陕西西咸新区管委会今年是第一次进京招聘,昨天上午不到半天时间,就收了几十份简历,此前他们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招聘,目前收到的博士、硕士简历已达200多份,其中不少简历上都标注着“优秀班干部”、“班长”字样,还有不少应聘者是家在北京或上海的大学生。“真没想到,远远超过预期。”管委会的负责人很是惊喜。
据了解,陕西西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家将西咸新区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正是这个特殊的身份使西咸新区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新目标。“我家在山西吕梁,距离西咸新区很近,而且这里还是国家创新城市的试点地区,我觉得很有发展潜力。”一位清华的力学博士说。“有国家政策支持,虽是小城市,但发展潜力巨大。”一位刚刚把简历投给陕西西咸新区的博士生,同样坚信自己选择正确。
去年清华毕业生出国不到两成
“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都出国了。”这样的观点一直在坊间流传。昨天,清华大学在招聘会上公布去年就业数据,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不到两成,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国内就业。
数据显示,清华2013年共有6644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3099人,研究生3545人;男女生比例2:1。截至去年年底,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8.5%。其中,95.7%理科生已就业;工科生就业率为98.6%;文科生达99%。
去年该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仅为17.5%,六成多学生在企业单位就业。在所有签订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中,在国企就业的占44%,在高校及科研等事业单位的占25%,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占12%。毕业生从事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为能源业、IT业、金融业、教育科研事业和党政机关。
此外,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地方经济的发展,到京外就业的清华学生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超过70%,而2013年,到京外就业的清华毕业生已超过50%。
今年,清华大学预计毕业生6500人,除继续深造、进修外,拟参加就业的毕业生约4000人,其中本科生约1000人,研究生约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