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晨报记者走访了岛内外各大人才市场,跟着老板体验招工,也跟着市民去找工作。无论是“招”还是“找”,很多企业和应聘者都喊“难”。业内人士分析,廉价劳动力紧缺不等于劳动力紧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最缺的是廉价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
[务工者]
工资与消费成反比
“最起码要3500元!”在厦门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小杨双手抱臂,从一家家企业的摊位前走过。
小杨说,厦门工资不高,但消费水平不低。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他还不如待在老家的乡镇企业上班。
记者走访时,多位外来务工者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单看厦门的工资水平,可能会比老家高一两千,但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月或者一年能存下来多少钱。”
[企业]
三类企业最难招工
谈到企业招不到人以及频频出现辞职潮的原因,厦门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小龚说,有些企业生产方式为劳动密集型,如做服装加工或低端电子产品加工,因招不到工人,迫使厂里现有工人频繁加班,因频繁加班,工人纷纷辞职,形成恶性循环。
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称,他曾走访辖区内几百家企业发现,有三类企业最难招工,分别是: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劳动环境差的企业以及所处地点偏远、生活配套差的企业。
[专家分析]
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厦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析,目前市场上“招”和“找”的矛盾,或许并不是坏事,可以倒逼企业为了生存转型升级,例如加强技术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等。
该人员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还想用以前的薪资水平来招人,那肯定很难招到,“招工难”会促使企业重视一线工人的待遇水平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