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招聘市场又热闹起来。在最近几次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一边是求才若渴的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就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现象,近年来已有显现,但在今年春节后这种“两难”现象更为明显。为什么会产生“两难”共存现象?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等。
原因一:市场结构性矛盾
在前几天举行的新春—“春风行动”公益性招聘会上,不少企业推出不少“普工”岗位,招的人数虽多,且没有文化水平要求,可就是招不到人。
“一方面普工短缺,一些企业没办法开工;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也不愿填补普工空缺。”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车伟说,普工所需技能比较简单,大学生无法充分施展才能。他认为,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矛盾是“两难”现象并存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供求关系不匹配
在劳动力市场和招聘会中,记者发现技术人才最为抢手。“随着近年来产业转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与求职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有差距。”省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认为,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门技能人才需求急增,可难以找到对口适用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因为技能性、专业性较强,求职比一些大学的某些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还好找工作。”该负责人说。
张车伟认为,过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一直上升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基本上呈现负增长,但劳动力需求并没有减弱,这两年就业新增岗位创新高,尤其去年和前年,城镇就业岗位都是近十几年最多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在增强。“这种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也是造成招工难的深层次原因。”
原因三:供需信息不对称
在省人才市场的调查中,周边县(市、区)用人单位会更多地出现招工难。“用人单位需要人,如果信息不能完整、及时地传达给求职者,两者也会出现擦肩而过的现象。”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省人才市场组织了一批周边市县重点企业与杭州高校学生对接,学生们才知道湖州还有全球500强企业,签约很踊跃。
“求职者往往把眼光放在大城市,对周边市县了解较少。”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努力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人才供需不对称,努力改变一些不恰当的择才、择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