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初五就开门做生意了,但店里只有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正月初七,在南宁市思贤路一家美发店,店主抱怨不迭。因为人手不足,许多顾客进了门便转身离开。记者走访发现,节后不少恢复营业的店面门口都贴着“紧急招聘”启示。
2月9日,在南宁市举行的招聘会上,记者却看到另一番现象,相比用人单位的热情,求职者却显得很淡定。现场人头攒动,达成用工意向的却不多。更有求职者表示不急,再等等,慢慢找……
招工单位: 虚位以待 一员难求
南宁市举办的这次招聘会,现场设在江南区沙井富士康科技园大门口。原因是富士康节后用工缺口达3000人,急需招聘一线工人。
虽然是近水楼台,富士康占据最佳地段摆开4个展位,但一个上午下来,观望的人多,初步达成意向并登记报名的只有200人。
类似窘况也在丰达电机(南宁)有限公司出现。负责招聘的李小姐说:“招聘会开始已经一个小时了,来咨询的人寥寥无几。”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为吸引各类求职者,不仅放下身段,还用足手段。
一些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主动出击:“我们这儿待遇不错,先填个表吧!”“想找个什么样的岗位?可以先去企业参观再决定啊。”
一些用人单位不安于坐在座位上等待求职者前来,工作人员像推销产品一样,在会场各处发放相关招聘传单“拦截”求职者,有的甚至拉着求职者到自己的展位前填写登记表。
记者观察到,今年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比往年都略显优厚:“五险一金”、综合月薪2000-3000元、包住宿……
相比用人单位的热情,求职者却显得很淡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自治区就业局局长侯龙生分析,用工缺口已成常态化现象,春节后招工出现“青黄不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性行业显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如:部分企业对电焊等技能型工人需求大,但技能型人才相对稳定,求职者偏少,导致供不应求;再则,部分企业待遇不高,员工文化活动不多,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员工对企业缺少认同感、归属感,一到春节就出现领了年终奖就走人的现象。此外,求职者的择业观念和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就业积极性不高。
求职者:
工资太低 待价而沽
务工求职者都去哪儿了?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宁人力资源市场一探究竟。
只见人才交流大厅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来自上林县的石高深坐在招聘信息大屏幕前,一筹莫展。今年45岁的他,创业失败后想找份工作,但大多用人单位开出的薪酬只在2000元左右,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除去生活成本,所剩无几。“岗位是有,但待遇太低,所以犯难。”
小何去年在广东打工的收入是3000元。由于广东生活成本高使小何萌生回到家乡工作的念头。“在家乡打工一个月挣2500元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能包吃住2000元我也干。”小何说,“今天来人力资源市场算是热身,岗位那么多,当然要慢慢挑选,即使上班也要等到过完元宵节才去。”
记者了解到,保安、物业、服务员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少有人问津。拥有大专学历的求职者刘丰告诉记者,找工作当然要挑工作,就算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也不想做“不体面”的活儿,怎么也要找个行政或文秘类的办公室工作。
一家影视传播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看招聘登记表时说,节后几天遇到一些求职者,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准备。“一些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他们似乎更多的是看工作能不能做,待遇符不符合期待。但他们的期待不合实际地偏高!”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人力专员伍先生说,他所在的公司常年缺普工,春节后尤为严重。“现在年轻人很挑。工作强度、薪资收入、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生活配套设置等都是他们比较的要素,稍不满意,就拂袖而去。”
专家点评:
企业应把员工发展纳入长期战略
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节后用工荒是这几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表现为一般性的用工短缺将成为常态化趋势。为此,需要政府、用人单位、求职者三方协同破解。
一是政府部门应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二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招工思路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把员工发展纳入企业的长期战略,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空间。同时,在薪金、待遇等方面向员工倾斜。三是求职者应该针对市场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相应技能,在人才竞争中更容易占优。此外,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不应一味地讲求体面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