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外企以前一直是中国求职者的最佳选择,因为它们提供了更有竞争力的工资、培训和差旅机会,但在中国经济放缓增长脚步的今天,很多外国公司却面临着来自本土公司的激烈竞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2日报道,文雅晶(音)正是外企喜欢雇用的那一类中国员工。她是一个曾在英国接受教育的工程师,3月份才拿到硕士学位,想找一份薪水相对较高且上班时间灵活的工作。许多人都认为外企恰好能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但2013年7月份,她却接受了一份中资公司的工作。
今年已经35岁的她强调工作稳定是她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理由。她说:“一般情况下,中资公司不会解雇员工,除非员工问题很严重。但外企在中国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你用处不大,它们就会找更有用的人来取代你。”
报道称,调查发现,现在的中资公司不仅工作稳定,薪水也越来越高。据跨国企业会员组织CEB的一项调查,2012年有47%的中国员工说他们更愿意在一家本土企业工作。相比之下,倾向于外企的员工比例只有24%。与5年前只有9%的人选择中资企业、42%的人选择外资企业的情况相比,目前的局面正好相反。
CEB亚洲区部门负责人布拉德·亚当斯说:“外企雇主长期以来所享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一些西方的企业如宝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提高差旅费和福利等其他待遇。通用电气称他们在中国的起薪几年来已经涨了大约3%到5%。从事专业化学品生意的格雷斯公司2013年已将中国公司的员工薪水平均上调了8.5%,为的是与中资公司和其他西方公司竞争。
报道称,一些在华的西方公司甚至采取了“激进的”措施,每个季度而不是每年对薪资标准进行核准,从而保证领先于本土企业。
报道指出,中资公司还在争抢知名度很高的外籍高管。谷歌公司管理安卓系统产品的部门负责人雨果·巴拉2013年加盟中国的手机厂商小米公司。华为公司也挖来了爱立信公司的约翰逊、诺基亚的赵科林和英国政府前首席信息官约翰·萨福克。
对于在华的外企来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做出更多的工作才能留住员工。据北京的美国商会称,美国的公司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是其在中国的头号挑战。
本土企业也变得越来越精于招人。一家中资的钢铁公司宣传要跨界进军海外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还有一家国有电信企业去讨好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
报道指出,2013年华为在中国南方的城市招聘时开出了月薪1万元人民币的起薪。据估计,电信业专业员工的起薪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华为称提高起薪是因为那里的生活成本较高。
安永的主管合伙人黎俊伟说,近年来“小股的不是大股的”员工离开了安永,加入中资公司。有的时候,员工离开是因为他们期待在本土企业能够有更快的发展或升职的机会。他说他提供咨询的那些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报道称,在2013年11月人民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国有企业前排的队最长。一些求职者说国企能解决户口。这是他们对国企感兴趣的原因。(参考消息网 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