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水泵、阀门人才网! 找回密码 网站地图
泵阀人才网
  您当前的位置:人才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讯详细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典型发言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3/12/17 10:23:08  访问数:588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典型发言摘登

  完善落实政策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金平

  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完善政策和落实政策为引领,大力推行“六项促就业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推行“走下去”基层服务计划。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定向培养,积极拓展基层就业项目,为农村基层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每年公开招聘1.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从事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社区等社会服务工作。对应征入伍和到省内25个边境县市、3个藏区县乡镇以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二是推行“走出去”就业计划。全面开展“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宣传教育活动,依托“部省合作”、“省校合作”、“央企入滇”等平台,建立输送和定期招聘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合作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

  三是推行“走进去”支持校园招聘计划。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校园招聘活动更加多样化、常态化。今年我省率先落实了国办发35号文件“支持校园招聘活动”要求,规定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高校校园招聘活动给予补助。

  四是推行创业促就业计划。积极推进“三个结合”,把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把指导服务与创业项目结合,把政策扶持与创业园建设结合。省政府设立了1亿元创业资金,并在全国率先设立青年创业省长奖。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两个学分。创业毕业生注册资本在2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实行实际出资额“零首付”。

  五是推行质量提升计划。我省每年定期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把专业就业情况作为安排高校招生计划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典型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示范课程建设等活动。同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高校把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支出计划,按照1∶500的师生比配备校级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等。

  六是推行就业帮扶计划。积极建立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帮扶。进一步将求职补贴范围扩大到省内3个藏区县等地区。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政策,就业困难毕业生申请公益性岗位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缴费补贴。

  推进创新创业 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新动力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省逐步形成了省委和省政府统筹、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建平台、大学生积极实践,高科技创业、网络创业、文化创意创业、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和其他各类创业齐头并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新局面。

  一、构建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二是资金扶持。省财政设立1亿元基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支持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对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创业给予资金补贴和贷款扶持。三是强化创业孵化。重点扶持建设100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四是鼓励毕业生网上创业。2009年,我省出台文件,认定从事网店达到一定标准的毕业生为自主创业,鼓励对从事电子商务的大学生给予资金扶持和创业培训。

  二、健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

  一是将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与财政拨款挂钩。2012年、2013年两度修订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与财政拨款挂钩,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列为重要指标。二是建立地市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2010—2012年,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高校共为大学生创业投入扶持资金6个多亿。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现途径

  一是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我省高校积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2010—2012年,全省高校创业教育受众面达36.5万人。二是搭建大学生创业竞赛平台。2012年,启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是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我省高校已基本普及创业园建设,近3年全省高校共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或创业园182个,入驻大学生创业团队或创业项目4993个。

  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地”取得实效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201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4.4%,创造就业岗位9.2万个。浙江大学近两年涌现出的100余家创业企业中70%为硕士、博士创业的科技型公司。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创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学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创业生态圈。

  全力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

  安徽省淮南市委书记 方西屏

  今年8月,淮南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四争”战略目标,创新制定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努力打造“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引进新模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开放发展,引导大学生走进淮南

  今年淮南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确立打造人才强市的“三个一”引才目标,即今后五年内,面向全国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平均每年引进一万名大学生在淮南就业创业,平均每人每年政府资助一万元,实现就学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力争人才资源总量和人才资源质量进入全省前列。

  二、立足转型发展,鼓励大学生就业淮南

  在校学生签订就学就业(创业)协议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硕士生每人每月800元)给予学习期间生活费补助,让大学生实现上学即就业的梦想。学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或来淮创业的,按每人每学年最高5000元的标准(硕士生最高9000元)给予所缴学费资助,同时全额代偿助学贷款利息,让大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梦想。

  三、立足创新发展,支持大学生创业淮南

  大学生毕业后在本市创办企业的,除享受以上各项优惠政策外,自纳税之日起,三年内将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额奖励给个人;扩大经营规模需要融资的,优先予以信贷支持,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需要入驻创业园的,优先安排创业场地,享受保险、房租、水电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全力打造创业政策优、创业服务好、创业门槛低、创业环境佳、创业活力强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

  四、立足和谐发展,帮助大学生扎根淮南

  我们在做好“一站式”人事代理、转正定级、职称评定、户口迁移等日常服务工作外,又专门制定了大学生来淮就业创业房租补贴政策。凡大学生毕业后在协议企业工作或来淮创业期间给予50平方米左右廉租房房租补贴,硕士生按每人50%的平均市价标准给予房租补贴,其中第一年补贴三分之一,第二年补贴三分之二,第三年全额补贴。确保来淮大学生舒心工作,安心生活。

  目前,全市已累计举办校企对接会22场,与113所高校近3000名大学生达成就学就业协议。今后,我们将深入推进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奋力实现淮南在安徽大格局中“四争”的战略定位。

  关注重点群体 促进和谐就业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刘林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残疾毕业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全方位开展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和谐就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健全完善制度措施,全力保障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

  我校多次召开党委会、校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制定了《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实施办法》。校领导牵头成立学校、学部两级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小组,由两级就业部门指定专人具体落实。设立困难群体就业专项资金,三年来已为学生提供学费、求职资助30多万元。每年建立约600多人次的困难群体毕业生跟踪档案,通过开展分类指导、举办专场招聘等活动保障学生就业。

  二、推行“一生多人”关怀制度,促进残疾毕业生就业

  残疾毕业生是就业帮扶的重点和难点。我校的“一生多人”关怀制度就是学生一入学就归口不同教师党支部,形成“帮扶对子”,为他们减免学费、资助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毕业季,为每名残疾毕业生指定牵头负责就业的校领导,配备专属的就业指导教师。积极与各省市残联、长期合作企业协调沟通,拓展残疾毕业生就业岗位。

  三、建立全程就业帮扶体系,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

  我校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每年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求职英语、人际交往能力等一系列职场能力培训,覆盖600多人次;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覆盖500多人次。在“西部计划”等就业项目中重点推荐少数民族毕业生参加。专门开通少数民族毕业生离校后答疑、咨询绿色通道,承诺24小时答复处理,实行全程帮扶,关心到底。

  四、实施社会导师专项计划,提升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本着“聘请一名导师,带来一家企业,送走一批学生”的思路开展社会导师专项工作,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就业。目前,我校已聘请了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爱国者数码集团总裁冯军、零点集团总裁袁岳、西藏人民医院原业务院长叶如陵、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来升等近百位社会导师。三年来,共有600多名困难学生与社会导师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1300多名毕业生到社会导师所在单位就业。同时,学校还在校内为困难学生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与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企业合作,为困难学生提供一批见习岗位,积极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开发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潘一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坐落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辽西地区。近几年,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用人需求下降、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学校坚持将扩大毕业生就业与煤炭行业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开发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3年,学校有70%的毕业生奔赴煤炭行业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就业,其中为辽西5市各行业输送毕业生1300余人,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结合煤炭行业产业升级,校企合作实现就业前置

  从2011年起,学校分组对新疆、宁夏、内蒙古、山西等40多家煤炭企业和董事单位开展走访,围绕煤炭行业产业升级需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的对接机制,帮助毕业生提前签约。近几年,我校瞄准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的机遇,增设煤及煤层气、矿山机电工程等专业,并邀请企业来校选聘毕业生。仅2013年,山西煤炭企业就接收我校毕业生455人。目前,学校已成为煤炭企业人才供应超市,20多家国内大型煤炭企业成为学校稳固的就业基地。

  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对接实现就业有岗

  “十二五”期间,随着辽宁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兴起,产生一批新的岗位需求。我校抓住机遇,整合资源组建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学校每年向阜新国家液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国家液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企业输送各类毕业生400余人。2012年学校与营口、盘锦等沿海城市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开展“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二三线城市民营企业就业岗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我校以二三线城市作为重点区域,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与内蒙古伊泰股份、辽宁中望集团等20余家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每年有1000多家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其中二三线城市用人单位占90%以上,为毕业生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2013年,学校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达94%,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52%。

  下一步,我校将结合国家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紧缺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登万

  我校对接产业,创新模式,建立“两服务一反馈”就业工作体系,十年来,学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约60%的毕业生进入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呈现出就业单位起点高、就业岗位质量高、专业对口标准高的良好态势。

  一、对接产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我们办学就跟进到哪”。学校与重装企业风雨同舟、唇齿相依,通过对接产业、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对口程度。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一起研究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学校前瞻预判、快速反应,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集团等输送紧缺人才。

  二、导师服务,全面关怀学生发展

  学校创新班级导师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产业报国理想信念,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担任班级导师,全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在毕业季细致耐心地“一对一”培训指导。截至11月初,实行导师制后的首届2014年毕业生中,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已基本签约。

  针对贫困生、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实施“人盯人”帮扶,通过推荐贫困生参与企业、校友奖助学金项目,使其成为定向培养准员工;在暑期选送困难学生到企业带薪实习,提早参与就业双向选择,并对未就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

  三、形成体系,构建整体联动机制

  “要想就业好,多往企业跑,专业大家搞”,学校建立“两服务一反馈”就业服务体系,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向提升。坚持全程服务学生,学校全员投入、重心下移、靠前服务,系部主任、书记亲自跑市场,专业负责人及教师深入企业收集用人需求,班级导师、辅导员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一对一解决就业困惑;坚持个性化服务企业,学校抢占就业市场高地,建成了5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就业区。从2007年开始,中国二重锻压班、东方汽轮机焊接班、成都公交集团汽修班、京东方科技电子班等“订单式”班级陆续诞生;坚持科学反馈教学,学校建立招生、就业、教学和学生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和在校生进行跟踪调研,及时调整招生计划、专业结构、培养方案等,形成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7日第3版

 

关键词:就业动态
推荐查询: 人才招聘会     |    最新阀门水泵企业招聘    |    最新人才信息    |    就业动态
  相关链接 更多>>  
·人才蜂拥而至!企业家蜂拥而至!项目蜂拥而至!签约2720.3亿元!
·十大就业前景可观专业排行榜 机械类专业依然乐观
·互联网行业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新兴岗位
·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幕
·四方电气2016校园招聘圆满收官
该评论将记录评论者的IP,请勿发布与国家法律或相关规定不符的言论。
您的大名: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请点图片刷新。
 
 
   热门文章
   资讯搜索
所属栏目:  
关 键 字:  
  搜索
更多>>  
·毕业生找工作莫忘“三方协议”
·招聘季:如何降低应聘者面试爽约
·职业规划才是就业的根本
·毕业生求职:不做“必剩客”先跨“
·文凭热”蔓延职场在职硕士5年增4
·向戴尔学面试技巧:让求职者夸夸
·hr如何拒绝招聘关系户中的废柴
·别做不被聘用的13类求职者
·求职兵法:教你如何把求职变成谋
·来自人事经理的忠告:面试把握三
·求职必定胜出的七个态度切勿急功
·九种最不健康的求职者心态
更多>>  
·欢呼人才普惠制时代的到来
·让每个人的求职机会都平等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
·人才蜂拥而至!企业家蜂拥而至!
·十大就业前景可观专业排行榜机械
·江西千方百计助2016年高校毕业生
·互联网行业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
·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幕
·四方电气2016校园招聘圆满收官
·就业提前“冲线”,怎么看?
·人社部:我国迫切需要大批技能人
·职场迎来跳槽季职业发展是主因
版权所有©中国泵阀网 2000-2017  中国泵阀网:阀门网水泵网 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10210743号-3
客服热线:0577-67986511 12315消费维权电话:0577-67986522
业务咨询:0577-67986533 传真:0577-67986500
技术支持:中环信息  服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