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河北工程大学召开了一场中小企业进校园专场招聘会。丛台大酒店、赵王面业等50余家中小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受今年最难就业季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接二连三地举办针对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这次更是把中小企业引进了校园。但是,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大学生们并不买账,一边喊着就业难,一边却对中小企业冷眼相看。
大学生:所谓“基层”另有说法
在招聘现场,记者随同工商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小范一起找工作。小范的要求不高,只要工资在2000元,并且能提供五险一金就行。“这家企业不限专业,技术含量低,不去。”“这家是服务行业,不去。”转来转去,小范看中了一家酒类企业市场专员岗位,但是一问工资只有1800元每月,也打了退堂鼓。一圈转下来,小范只用了20分钟,没有发现中意的岗位。
和小范一样,很多到招聘现场的大学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连连说工作不好找。更确切地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抱多大希望。采访中,很多大学生向记者道出心里话,“很愿意从基层干起,但指的是知名企业的基层,这样他们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小企业已经是基层,在这样基层中的基层干起来,发展前景不看好。”
企业:现在是“最难招聘季”
进场招聘的某通信设备维护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员工月薪在3000元左右,不限专业,大专学历就行。如此低门槛却很难招到人,因为工作要到室外作业,并且要骑着自行车走家串户,很多大学生嫌不体面,不愿意来。公司招聘大学生,主要是考虑他们的沟通能力,因为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建立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招来的大学生可以直接做领班、大堂经理等管理人员,即便如此,仍旧无人问津,“学生们宁愿去知名的餐饮企业如肯德基做服务员,也不到本市餐饮企业当领班。”
专家:社会观念难转变是主因
河北工程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孟建民告诉记者,学校举办招聘会的频率非常高,一些独立企业进校园的专场招聘会几乎天天都在开。现在人才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比如学校的机电学院,生源对于企业来说比“黄金”还珍贵,可是与企业签约的毕业生只有1/3,学生们渴望的职业环境是公务员、央企、国企等。
现在各高校一再教育大学生要树立扎根基层的职业理念,虽然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整个社会的观念没有改变,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辛苦培养出的大学生,就应该进好单位,从事体面的工作。就算学生应聘到中小企业的某个岗位,但由于家长不满意,致使大学生们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形成了人才供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