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国际残疾人日”刚刚过去,从常德市残联了解到,多年来,常德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常德市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高达51%,为历年来最高纪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村就业人员为10.14万人,城镇就业人员为5.12万人。“在这些就业的残疾人中,大部分从事保健按摩、手工制作、美发、家政等传统项目,还有部分在印刷、家具及食品企业工作。”常德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残疾人在这些行业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是因为是工作难度小,适合残疾人就业,且国家对这些企业有扶助政策。
近日,家住常德鼎城区长茅岭乡枫梓洞村的肢体残疾人王立强,从区残联领到了4000元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有了这笔扶持资金,就不用再为家里的黑山羊饲料钱发愁了。今年40岁的王立强,因残至今未婚,与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困难。在亲友的帮助下,他投入近10万元,从去年起开始养殖黑山羊,目前共养殖黑山羊200头、牲猪100头。得知他没钱买种羊和饲料,鼎城区残联主动找上门,为他申请了4000元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
“王立强是我市残疾人自主创业的一个代表。我们协调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对残疾人创业提供支持,并加大力度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常德市残联系统共投入600多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76期,培训各类残疾人4137余人(次),受训人员绝大多数都走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在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同时,常德市残联还积极为他们开发就业岗位。目前,该市残疾人就业形式以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为主,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居家就业等也逐渐涌现。在集中就业方面,市残联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与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配合,积极推荐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及其他集中用人单位工作;在分散按比例就业方面,市残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用人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12年,常德市本级有800多个单位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或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共安排150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在个体就业方面,全市共投入扶持经费200多万元,先后扶持了1600多人次残疾人个体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