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招聘单位发现求职者提供的各类资格证书超过百种,一些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获取证书上,认为这样会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业内专家指出,大学生应理性看待资格证书,不要以偏概全,步入误区。
据报道,一位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80后”毕业生,手里拿着数本资格证书,被几家大企业看好,并顺利地通过第一关。在招聘单位进行综合能力测评时,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你参加工作后将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谈谈假如你自主创业该做哪方面的准备”,这绝非复杂艰涩的题目,却让精通外语和电脑的高校才子一下子懵住了,想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和用人单位擦肩而过。
还有一个例证。近日,一家高校所属的文化企业面试时在应聘者面前摆了一盘水果,考试前主考官故意迟到10分钟。在等待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应聘者:“考官们有急事,可能晚点来,大家可以随便吃点水果休息一下。”结果所有的应聘者都正襟危坐,没一个人敢动一下那些水果。据说,招聘官这样做是想了解应聘者的状态、情绪、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遗憾的是,前前后后30多个考试成绩优秀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反应情况如出一辙。招聘人员称:“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学生拿起水果,主动分发给考官和其他应聘者吃,然后自己也自然地吃一些。”“水果题”考核的恰恰是应聘者面对压力的表现、打开陌生局面的能力以及和其他人主动沟通的能力。如有一个人做到,就能得到100分,但应聘者却都是零分。这个事例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中国是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的国家。但是,有些家庭在教育中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道德情操的引导和生活能力的培养锻炼,让一些孩子成了“两耳不闻社会事,一心想着分数线”的畸型儿。他们一旦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因自身不具备为人处事与独立生存的基本能力,在很长时间里不能融入团队发挥作用。还有的遇到矛盾和挫折立马退却,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迈步。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应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与分数线,使青少年除了背书考试以外什么都不会。如此,他们将偏离求学上进的正确方向,无法迎接日趋残酷的竞争与挑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大自然法则。而适者的前提是具备融入环境不惧困难的理念和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有关部门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相继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为大学生也须转变观念,立足创新,勇于实践,完善自己。
值得警醒的是,光靠高分或几本资格证书就站到人生舞台上远远不够,弄不好还会跌跤而止步不前,对此须牢记在心,千万不可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刘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