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水泵、阀门人才网! 找回密码 网站地图
泵阀人才网
  您当前的位置:人才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讯详细
浅谈:日本公司八大奇特潜规则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3/9/17 10:32:59  访问数:401

    虽然走马观花不免挂一漏万,却发现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公司颇有些特立独行的传统,且整理出来,编一个不权威版的“日本公司八大奇”吧。

    第一奇:办公室里无长女

    第一次到日本公司办事,大有回到了1990年代初期中国外企的感觉,颇有点儿眼晕。为什么呢?只因这日本公司的女职员一水儿年轻小姑娘,多半在二十几岁,三十岁往上的便少见,至于国内企业里热情给人张罗对象的华发级阿姨,这里简直是凤毛麟角了。日本女员工多打扮入时,举止又得体,相貌如何不去评论,这青春本身就是无敌,颇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之所以说它像中国当年的外企,是因为那时中国外企公司多刚刚起步,没有什么历史积淀,而招聘上岗的制度,对于年龄较大的国人来说又不免欠缺“铁饭碗”的稳重,所以能招上来的都是有资本冒险的青年男女。于是,早期的外企,多是二十几岁年轻人的天下。但是略一细看,发现这日本公司还是有些不同——女的都年龄差不多,男职员则老少不一,黑头、白头、花头参差不齐。这让我当时颇有些疑惑——日本岁数大的女职员都上哪儿去了?钱玄同曰人过四十不死也当自杀,难道这家公司也是这样激进的?可钱老的理论不分男女……

    久之,才明白日本公司的女职员年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过原因当然没有钱先生说的那样恐怖,而是日本女子有一个传统,即结婚以后就不再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当年我们看电视剧《阿信》可能还有印象,婚前的阿信费了多年的功夫在理发馆学艺,结婚以后却一次也没去找过工作,对中国人来说觉得有点儿费解,在日本,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到了结婚年龄,比如二十六七岁,女职员们就纷纷“光荣退休”了,办公室里自然见不到她们的踪影。

    不过,这种现象近年来已经不是绝对,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颇有一些女博士、女硕士走出校门。在现代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她们已经不肯像前辈一样安分守己地婚后绕着灶台转。大量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后,给婚后女性更多发展的机会,今天在日本一些公司里面,也开始出现了女部长、女经理的身影了。

    第二奇:男人天生占便宜

    在日本,偷偷打开财务部的报表看看,公司职员的薪水不算低,去掉税收往往比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方还要高一些。有时候一些朋友就会据此对萨发发牢**,说都是干一样的活儿,凭什么在日本就拿得多些?萨说,嘿,不能这样算,日本人的工资减一半算才合理啊。

    减一半算才合理的说法是有些夸张,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大多数日本家庭,都是只有男人在外面挣钱的,“双职工”这种概念在日本不普及。相比于很多国家夫妻一起工作的情况,既然挣钱的人少了一半,那讨论工资时要先腰斩也就不奇怪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日本社会,男人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无论东方西方,都有“女士优先”的传统,唯有日本公司里,电梯门口如果有男有女,肯定是女的按住电梯钮殷勤微笑,男的大摇大摆捷足先登,双方都很自然——男的是日本社会的架海金梁么。所以,在日本作“LadyFirst”状的,基本可以断定是外国人。这种男女次序的颠倒,似乎也是我在世界各国所见的唯一例子。

其实,这种不平等,还反映在公司内部的分配和升迁上,这方面男性更有天然的优势,同时进入公司的男女员工,工资多不相同,男的总是多上几万。而奇怪的是日本女性对这种现象也安之若素,可能是传统思维深入人心吧。日本公司女性员工多承担的是秘书、出纳等事务性工作,很少进入涉及公司命脉的开发、研制等部门,要是想升入管理层,更要比男性员工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受惯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教育的国人朋友,冷不丁到日本公司只怕会有些不适应。

    看来日本似乎是个男性的天堂么。

    其实并不尽然,反过来想想就明白了,在其他国家****一同担的担子,在日本多半要靠男性一肩挑,付出的辛苦自然也要多得多了……

    近年,日本政府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在力求争取女性多进入社会工作。以前,只要太太在家做主妇,每年就有几十万的“主妇补贴”自然上门,到小泉当首相把这个政策改了,一来节省些开支,二来,就是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多去工作。或许,这是解决日本社会劳动力缺乏的一个良方呢。

    第三奇:老外沉痛为行礼

    在日本公司,“礼”是一个非常要命的东西,这不是说同事之间的鞠躬问好,而是说的公司内部各种典礼仪式。日本公司的日常工作中,被称作“礼”的各种仪式多而且令人瞩目,有人说中国国营企业会多是一绝,以我的观察日本企业的“礼”之多之复杂,也堪称一绝了。

    日本是一个对仪式非常强调的地方,认为通过各种以公司为核心的仪式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合作精神。所以无论发奖,过年,辞职调工作等等,都要举行个正规严肃的“礼”。

    前面提到过,日本大多数公司上班的时候有“朝礼”,每人都要参加,站在一起,听训,鼓掌,喊口号,是表示工作即将开始,大家振奋精神的仪式,很有点儿像我们中小学校组织的升旗典礼。而到了下班时间,很多公司还有“夕礼”,员工要静立听老板鼓励和感谢的话或者公司的企业之歌一类东西,最后老板说一句:“诸君辛苦了,今后还要继续仰仗。”员工们回道:“也请您多关照。”才解散回家。不过,有一次和某洋人老板去造访一叫啥树下的日本大公司,却因为正赶上“夕礼”差点儿弄出国际玩笑。原因是该公司的企业之歌是其创始人亲自审定的,大概想到步步创业之艰心中感慨万分,那旋律也就很悲壮。我们的汽车进入该公司的时候,正看到其员工们肃立听这“悲壮”的歌声,背景是夕阳西下风萧萧。我们那位老板浑身一凛,带着一脸鸡皮疙瘩转身严肃道:“看来我们来得不太是时候,他们公司的某个重要人物可能刚刚去世……”

    新员工培训,日本公司多采取“合宿”的方式进行,相当于我国足球界的封闭式训练,在封闭期间,每天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礼”。这些“礼”无论大小,都有固定的程序。因为经过了专门的培训,日本企业的员工,都堪称“礼”的专家。

    但是,这些复杂的仪式外国人很难弄明白,我的一位美国同事曾负责接收一家日本企业,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弄清这些“礼”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为此就教于日本同事,弄了本类似步兵操典的教材看了三个小时以后,依然在什么时候该喊“噢咿”,什么时候该喊“哈咿”的地方奋力挣扎。眼看此人有憋死的危险,看不过眼的萨去解了围。

 萨问:“人家起立你会跟着站起来么?”

    美国人答:“会啊。”

    萨问:“看到人家鞠躬你会跟着鞠么?鼓掌你会跟着鼓么?”

    美国人答:“会啊。”

    萨问:“那他们嘴里叨叨唠唠的时候你也嘀咕些含糊不清的东西比如默诵圣经第八章会么?”

    美国人答:“这个……要是换成好莱坞台词应该没问题。”

    萨:“那你就照这个去处理就完了,还学那本书干嘛?”

    美国人:“¥#??##¥¥¥%%???”

    第四奇:最怕说英语

    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很能测量出这种跨国公司员工的素质来。以我们公司在国内的办公室来说,规定办公语言就是英语,这一点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业务需要。要说日本是发达国家,教育程度比较高,这一点凡是在日本工作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我对日本公司员工的英语水平,最初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那是因为日本也流行类似托福的考试,而在公司工作的日本员工,普遍都能考得高分,萨拿题目来上手一试,发现还真不容易。至少,考试我是考不过身边的几个日本工程师。如果写个方案什么的,日本工程师的英语水平也很可观。有人说日本人的英语是世界最可怕的,我当时不以为然。

    然而,第一次开公司的电话会,这个期望就被摔得粉碎。整个会议,日本员工几乎噤若寒蝉。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天性怯于开口,所学类似我国的“哑巴英语”。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翻译根本不能理解会议的内容。我当时就感到不妙,莫非是日本教育中听力也不重视?

    以后才渐渐发现,日本公司里面的员工,虽然颇有人写得一手好英文文章,却既说不得,也听不得!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直到有些日本员工对我的半调子英语提出意见,才让我醒悟问题的实质。提意见的日本员工居然有好几个,个个都是那种典型的“哑巴英语专家”,就让人觉得有趣了。于是,萨耐心询问——我究竟有哪些发音不准呢?人家很客气,先谦逊了一番,意思是您的英语已经很好了,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比如,Rail这个词,您的发音是“锐欧”,正确的发音应该是“赖鲁”,Saying,您的发音是“塞英”,正确的应该是“塞英鼓”……

    嗯?!这种英语真是闻所未闻,萨瞠目结舌之后找了几个美国同事,分别用我自己的发音和日本同事所说的“标准发音”重复了一次这些词语,结论是美国同事和我站到了一条战壕里,意思是这“中式英语”虽然拗口毕竟还听得懂,这“日式英语”,那就完全的不知所云。

    事后才明白问题出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在中国当过学生的,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英语时用汉字注音,被老师批评,让拿橡皮擦掉,老师会告诉你那样无法练出英语的发音。不幸的是日本人标准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这样干的。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强调英语教育,在全国征求学习的方法。

最后一个曾经因为航船失事流落美国的日本人中标。此人到美国的时候一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于是就用了日文的“片假名”字母来标英语单词的发音,日本人认为这个方法好,第一是发音符合日本习惯,第二是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学英文了。不幸的是,这种片假名字母里面只有日文的发音,比如英文中的R音,那是根本没有的,只能用LU来代替……这种传统,终于造就了今天只能在日本人之间交流的“日本味英语”。

    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我就当作笑话把这件事讲给其他开会的同事。日本同事也跟着笑。笑完以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同事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我们现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在日本说英语,还是请按照日本的发音吧。”

    晕……我的英语老师听到,不知作何感想……

    散了,有个美国工程师当场就表态了——我得申请调职——不然等我回去我女儿就听不懂我的话啦。

    第五奇:咖啡罐子喝掉底

    在国内听过一个对日本公司讽刺的说法——在日本公司里面,饮水机的水罐上要用线作出格子标志,每个员工一次只能喝一格。这看来很符合日本人呆板而强调细节的性格,不过喝水都这样定量未免夸张,我觉得这是有熟悉日本人性格的朋友在开玩笑。要真的这样限制,估计我所在的公司就没法营业了。

    日本的公司员工,平时在班上消耗最大的两样东西,就是烟和咖啡。

    烟,因为只能去吸烟室抽,又有大量“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有一部分日本人敬而远之,就是抽的,也很有些禁忌。当年陈祖德和日本棋手下棋,发现他们有个习惯,过滤嘴香烟剩好长一截儿就插到烟灰缸里,还奇怪日本人为何如此浪费。公司里日本人抽烟也是这样,其实,这是因为日本人相信即便是过滤嘴烟,如果烟气经过更长的过滤通道,也可以危害少些。生活中日本人怕死得很,和穷凶极恶的武士道完全不相干。

    可是咖啡就不一样了,虽然这东西都说有成瘾****,还没听说喝咖啡能得癌症的,所以大多数日本员工都乐此不疲。各公司一般都设有咖啡自动销售机,作为一个日本工程师,每天消费咖啡五六杯颇为平常。咖啡用水冲的,你喝水都限制那还不影响营业么?开玩笑说,若想颠覆日本经济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喝咖啡的瘾君子列为吸毒犯就可以了,那日本各公司必为之一空。

    至于日本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烟草控”和“咖啡控”,说起来理由也简单,日本白领阶层的加班是惊人的。走在大阪写字楼最密集的御堂筋大街上,夜幕降临以后,几乎每个公司的窗户都灯火辉煌,哪怕你半夜十一二点去坐地铁,依然是人声鼎沸,挤满了刚刚下班的日本人。日本国土狭小,矿产贫乏,唯一可以来保障其经济地位的资源,就是人。所以,日本的公司常常通过加班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下班时间以后下达新的任务是正常现象。而这种加班,大多没有加班费。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对日本的白领来说并不是稀奇的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每个公司都这样,从外国人的角度看,这就有点儿惊心动魄了。

    不过,日本人的物理构造也不会与其他人有太多的不同,所以,这种压力之下,咖啡和烟,就是最好的提神工具。当然,等到咖啡和烟都不管事儿,那危险就该来了。

在日本的外国人不免评价一句——日本人,活得太累了。

    对此,萨还曾有一个误解,认为日本白领阶层抽烟喝咖啡,蓝领阶层因为工资按小时发,到点儿下班应该没有这些癖好吧。后来问了日本人才知道,日本蓝领阶层中咖啡的瘾君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天十几杯咖啡的大有人在。这是因为日本的蓝领阶层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所以下了班以后有享受夜生活发泄压力的习惯。带赌博的电子游艺厅扒金库,五花八门的****场所,往往等玩完出来,就到后半夜了……睡眠不足的日本蓝领们比如卡车司机为了保障开车时不打瞌睡,最普遍的办法就是喝咖啡。

    所以,在日本的公路上,人人视大卡车为危险的家伙,可不仅仅是因为它个子大,更因为开它的,可能是一个全靠咖啡才不会睡着的更危险的家伙。

    第六奇:三七分头西服衣

    到日本第一次理发,理完之后剃头师傅问一句——上班头?萨一愣,不理解什么意思。师傅用刀对着萨的脑袋一比划——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

    怎么回事?分西瓜么?

    后来才明白,日本公司职员的发型都是固定的,分头,左边百分之三十,右边百分之七十,有没有一根根数过不知道,但看起来很精确的样子。

    日本的公司职员的着装发型有着严格的传统,走在街上外观很醒目,结果是上班高峰时,坐在地铁里周围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日本人。走在公司里,也大有认错人的危险。

    说起日本公司职员的标准形象,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来,他们都穿西装,无论寒暑四季不换。白衬衫,黑皮鞋,深色领带,深色西装,这就是日本白领典型的形象。不过,一定还要加上前面提到的那个百分之三十对百分之七十的分头。要知道日本黑社会也是白衬衫黑西服,只不过发型五花八门,或光头,或染发,或极短的寸头,如果只看衣服不看脑袋,是很容易把“暴力团”当成工程师的,这在某些场合,可能会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

    不过,这只是外国人肤浅的认识,日本人自己对于这种着装传统,有更详细的规矩。比如传统的日本公司,其职员西服左侧前襟都要别一个公司的证章。这一点,侯宝林先生在他的相声里面也提到过,说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日本公司职员往往骄横看戏不买票,谁也不敢查,于是有人弄个啤酒瓶子盖也挂在衣襟上跟着蒙事白看戏;日本公司略带迷信的职员不穿黑色袜子。因为日本的袜子叫做“足下”,“黑色”的发音类似“痛苦”,穿黑色袜子带了“足下痛苦”的不吉之兆。这些细节,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萨看来,都穿西服着装整齐当然很好,但是,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我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了三个月,还分不清周围那十几个日本同事呢——实在是他们看起来太一样了。

    不过,日本的着装习惯也在受到“海龟”的冲击,至少,在比较接受新事物的软件工程师群体中,如古板的前辈一样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是少多了。

    但是在日本的地铁里一眼望去,依然是一片西服蚂蚁的景象,又可以感到这种变革是多么的不容易。

不由得回忆起了文革的时候,我国街道上的蓝色蚂蚁。我们穿成那样儿是“革命”的要求和规则,没办法,日本人今天的西服蚂蚁呢?又是什么在规范着他们?

    忽然想起一个词儿来,好像叫“面子强迫症”……

    第七奇:大家凑钱喝酒去

    日本人喝咖啡的本事大约可称天下第一,三杯咖啡下去倒头就睡,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但喝酒就不行了,从酒量的角度,日本人大多一饮辄醉,要是到山东、东北这种地方能喝到终局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日本公司的员工,还偏偏喜欢隔三岔五一起喝酒去。

    出去喝酒多半有个由头,比如某人退休,来了新人等等。这里面学问就大了。仔细观察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私人朋友们的聚会,而是日本公司用来增进员工感情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常是星期三左右,就有小干事给希望参加活动的员工们发通知了——“周末,为了xx事,准备组织一个聚会,地点在xxx,希望踊跃参加。”随通知一般还附餐馆地图。表面上活动自愿参加,实际上不参加的会被视作异类。这样,每到周末,日本大街小巷的餐馆总是熙熙攘攘,宾客盈门,是他们赚钱的一大黄金时间。

    仔细想想,组织这样的活动大有道理。日本的风俗“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偏偏日本的公司还最讲究合作,集体主义,二者的矛盾怎样调和呢?大家一起出去喝喝酒,联络感情,显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了。日本人一喝酒就会撕去面具原形毕露,在这种喝酒的活动中,本来从无关系的一些员工也有机会坐在一起,将来工作中自然可以更好地合作。而通过这种活动交到私人的朋友,则基本是不必指望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公司业务的一个延续而已。

    但是,这种有益于公司的活动,公司却不会拿出经费来,而是同事们自己掏钱凑份子。我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日本熟人告诉我,每次发了工资,他都要拿出五万块日元来,作为本月的应酬费用,这应酬,就是喝酒和给同事生孩子、结婚等准备的份子钱了。

    不过,日本的员工,也颇有一些不用公司组织,除了周末还自己跑出去喝酒的,往往一喝就到半夜才回家。开始觉得这些日本人没心没肺,后来才明白他们的处境很值得同情。

    原来日本传统观念认为加班是在公司有价值,受重用的体现,所以丈夫加班,妻子在家就会心满意足,百依百顺,如果丈夫不加班早早回家,妻子就会担心丈夫的工作出了毛病,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日本公司的确加班多,但总有不需要加班的时候吧,这种时候,本来可以早回家的日本员工为了让家人安心,就只好跑去喝酒到半夜。

    第八奇: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一次曾经问一个已经比较熟悉了的日本工程师——你们一天给人家鞠躬上百,不觉得累么?那位听了一愣,想想,说有这么多么?我怎么没觉得?

    当然有这么多了,只不过习惯成自然,大多数日本人对此已经没了感觉。

    日本的公司,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条条框框极多的地方,前面说过着装的规矩,而这不过是日本公司各种规矩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在公司里打头碰面,上下级一般要互相问好,下级是“澳哈腰古匝一马斯”,上级呢?简单的“尤斯”就可以了。而上级见了更高的上级,又要马上改口,所以,和人见面时极快地判断双方的等级是一门必备功夫。中午吃饭要集体行动,坐下来的时候自然形成众星捧月,把级别最高的放在中间,整个吃饭期间大家谈论话题,每个人都要按照级别高低,长幼顺序有所发言,谈笑风生,表示参与又不能抢前辈上司的风头,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建设集体内融洽的合作气氛……

    工作中,就表现为小心翼翼,决不超越自己的范围。日本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绝少革新,理由是革新是负责革新部门的事情,因此即便有更好的方法,也不会主动提出来。而公司老板讲话或者发布什么通知,最后问大家有意见没有纯属套话,极少有日本员工出来提问或表达意见。你若真的出来提问,那就要惹麻烦了,因为会议的时间安排肯定没有给提问回答留出时间,你的问题会造成整个会议的延长。

    奇怪的是,日本的员工们似乎颇不以这种束缚为苦,反而在这种种规矩之下挥洒自如,给人活得很滋润的印象。他们体内好像都带了一台专门处理这种“规矩”的计算机,该怎样行礼,该怎样说话,都可以自动应对而不出问题。

    有人说这是日本公司员工的一种“素质”,要按照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传统。

    日本古代是一个国土狭窄,生存条件恶劣的国家,因此没有多余的社会资源可以浪费在民主决策、尊重隐私等这些方面,属于个人自由的空间十分狭小。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民族始终生活在一种等级森严,规矩众多,而且强调服从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发展出的文化,也就具有了“带着镣铐跳舞”的特征。尽管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生活走向了民主化,但这种在层层束缚下乐在其中的文化传统至今犹存,便形成了公司里日本员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独特现象。

    不过,这种规则,也往往因为外国人的进入带来种种误会。因为“老外”经常会不按牌理出牌。比如,萨就曾经引起过这种麻烦。当时,萨奉命接收一个日本公司的技术部门,算是个临时的小头头,部门里的七八个日本员工都很配合,所以工作颇为顺利。但是萨有个习惯,就是喜欢上网写文。于是那天晚上工作完毕后,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开始信笔神游,乐在其中。待得一文写成,看看时间,已经到了半夜11点钟。正收拾东西要走,忽然发现那七八个日本员工一个也没有先走,这时也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一愣之下,忽然恍然大悟——“上司在加班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属不能先走”,这也是日本公司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呢。萨无意中害得这几位多在公司干了三四个小时,真是抱歉。

    至于……这三四个小时人家到底加了哪门子的班,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关键词:职场兵法
推荐查询: 人才招聘会     |    最新阀门水泵企业招聘    |    最新人才信息    |    就业动态
  相关链接 更多>>  
·员工关系的差异化管理
·三种让你与众不同的职场思维
·劳动合同到期,如何“续签”
·在其位谋其政——谈谈本职工作
·在职场要培养一种不争心
该评论将记录评论者的IP,请勿发布与国家法律或相关规定不符的言论。
您的大名: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请点图片刷新。
 
 
   热门文章
   资讯搜索
所属栏目:  
关 键 字:  
  搜索
更多>>  
·毕业生找工作莫忘“三方协议”
·招聘季:如何降低应聘者面试爽约
·职业规划才是就业的根本
·毕业生求职:不做“必剩客”先跨“
·文凭热”蔓延职场在职硕士5年增4
·向戴尔学面试技巧:让求职者夸夸
·hr如何拒绝招聘关系户中的废柴
·别做不被聘用的13类求职者
·求职兵法:教你如何把求职变成谋
·来自人事经理的忠告:面试把握三
·求职必定胜出的七个态度切勿急功
·九种最不健康的求职者心态
更多>>  
·欢呼人才普惠制时代的到来
·让每个人的求职机会都平等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
·人才蜂拥而至!企业家蜂拥而至!
·十大就业前景可观专业排行榜机械
·江西千方百计助2016年高校毕业生
·互联网行业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
·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幕
·四方电气2016校园招聘圆满收官
·就业提前“冲线”,怎么看?
·人社部:我国迫切需要大批技能人
·职场迎来跳槽季职业发展是主因
版权所有©中国泵阀网 2000-2017  中国泵阀网:阀门网水泵网 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10210743号-3
客服热线:0577-67986511 12315消费维权电话:0577-67986522
业务咨询:0577-67986533 传真:0577-67986500
技术支持:中环信息  服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