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校爱玲
求职者:武悦,女,22岁。
求职经历:找工作本是她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可如今,因为家人的介入,却变成了三项选择。
如今,很多年轻人找工作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最近,做个体生意的闫女士放下自己的工作,当起了女儿的专职司机。闫女士的女儿今年从省内一所高校毕业,为了能找到好工作,一早就在郑州寻求工作机会,可好不容易找到两份相对不错的工作,她父母却以离家太远为由不让她去。无奈之下,武悦只好回到开封,回到父母身边重新找工作。
当记者问闫女士,为何不能让孩子独立找工作时,她却这样回答:“女儿一个人在外边找工作太辛苦了,我开车送她,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最重要的是能帮她把把关。”
闫女士的女儿学的是文秘专业,招聘时,一些大型企业几乎都提出要让闫女士的女儿先到基层做起,有时候还要跟着领导下工地查看情况。闫女士一听要去工地,马上就回绝了,“工地上风吹日晒的,一个女孩子哪受得了?”闫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女儿能找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待遇稍微差点没关系,关键是不受累。
自7月回到开封后,武悦一直在妈妈的监督下找工作,如今将近俩月过去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是不想让妈妈跟着,可是不能找一份她就不同意一份啊,真不知道这样下去,到底啥时候能找到工作。”武悦沮丧地说,在上周末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应聘的两家单位都愿意接收她,可母亲了解工作情况后却不同意。“眼瞅着大学同学都工作挣钱了,可我还在跟母亲在招聘会上晃悠,难免会着急、心慌。”武悦说道。
市人才市场负责人郭斌认为,就初出大学校园的90后毕业生而言,家庭将对毕业生的职业导向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家长不能左右孩子的就业,更不能包办就业。家长太过于保护孩子,只能阻碍毕业生在职场中的成长。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职业规划,家长可给予一定意见,但是不可包办子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