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可是许多高校(特别是一般院校和民办高校)所显示的就业率依然很高,大多在九成以上。果真如此吗?显然,这其中有一些高校存在“注水”、弄虚作假的现象。
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其不良影响是相当严重的。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殿堂,而学校弄虚作假,学生还能相信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吗?既然学校可以玩数字游戏,弄虚作假,那么,当学生在考试中舞弊、在论文中随意编撰数据时,学校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高校还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吗?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让高校和学生双双受害,最终损害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风气。
就业率造假还会使学校迷失方向。一些高校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对教学的投入极其有限。因此,日益华丽的校门、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各种奇异的景观耗资巨大,而事关学生培养质量的“里子”工程、良心工程,如实验室、教室、图书设备以及其他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投入少之又少。一些高校的校园面积、建筑设施已经远超世界一流大学,却与后者的教学质量相差甚远。因为这些高校并未将全力提高办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至高无上的职责,却喜好打肿脸充胖子。而衡量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就业率。因此,虚高的就业率所展现的是同样虚高的办学质量。而当下许多高校还依然沉迷于此,并且相互攀比,甚至频频交流“造假经验”,不以造假为耻,反以造假为荣。
名不副实的就业率制造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新生刚入学时,各高校都会打出“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的巨幅标语来欢迎新生。若干年后,当他们走出校园时,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地,他们如何“以母校为荣”?如果母校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他们付出,尽管面临就业困境,相信每个莘莘学子仍能做到“子不嫌母丑”,并千方百计地努力就业,为自己解困、为母校分忧。然而,个别高校罔顾就业难的现实,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宣传虚高的就业率,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原宥,只能造成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这种以损毁高校信誉为代价而获得一时虚荣的行为将给学生留下一道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
就业率造假,也给高校所在地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高校是当地社区的道德风向标,具有重大道德影响力和指引力。然而,高校就业率造假,当地因“近水楼台”的地缘关系会最早获得其真实信息,且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就算高校以前在当地具备较高名望,都会因为这一“不端”行为而彻底毁誉,而在本地就业的学生也会因学校声誉受牵连。
高校就业率造假有百害无一利。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些高校不能悬崖勒马,而依然沉醉在造假的沾沾自喜中,那么,这样的高校将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失去具有的优势并放大其日益累积的劣势,最终被淘汰出局。
(作者系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