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年4月份曾报道的安徽女大学生苏敏(化名),投诉南京人社局招聘存户籍歧视一事,日前有了新进展。昨天,南京建邺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苏敏的诉讼申请。
一名普通的安徽籍女大学生,经历了四个月的艰辛抗争,只为了讨一个说法。在就业户籍歧视现象普遍的今天,现实意义是见仁见智的。那么,苏敏的精神动力来自哪里?江南时报记者进行了详细采访。
江南时报记者刘浩浩实习生柳鑫
事件回顾
苏敏的名字,在今年4月份以前对于很多人还是陌生的,但是那之后,“苏敏”成了很多人眼里的一个特殊符号。由她向南京人社局发起的反就业户籍歧视诉讼官司,被冠以中国首例反就业歧视诉讼的名头,这让她成了社会关注的新闻人物。
1990年出生的苏敏来自安徽宣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今年6月份毕业。毕业后,苏敏曾想应聘南京人社局下属的电话咨询中心的电话咨询员,但在报名时却因为户籍不在南京而遭到了拒绝。
“南京市户籍,年龄35周岁及以下。”这样的招聘限制条件,法学出身的苏敏在与南京人社局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将投诉材料直接寄送给了其主管部门江苏省人社厅。与此同时,国内知名的公益维权机构“天下公”、“郑州亿人平”等也积极介入,这助推了苏敏维权的热情。
本报4月份详细报道了苏敏的遭遇和经历,稿件见报后引发大量关注,此后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
曲折
法院和仲裁机构都驳回了诉讼请求
矛盾焦点: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
那么,在将投诉材料提交给江苏省人社厅之后,苏敏遭遇了哪些经历?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在向媒体投诉的同时,苏敏就将举报材料寄送给了江苏省人社厅,却石沉大海。无奈之下,5月16日,苏敏和代理律师正式向南京人社局所在的玄武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其涉嫌户籍歧视、侵犯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但5月31日,收到的却是玄武区法院不受理的裁定书。
一直帮苏敏维权的南京某公益维权机构的程先生告诉记者,玄武区法院不予受理的理由是,苏敏与南京人社局的纠纷属于劳动合同订立的纠纷,是劳动争议案件,应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苏敏的代理律师许英则告诉记者,“苏敏当时仍在求职阶段,双方并未建立任何形式劳动关系”,就业歧视属于侵权案件,法院对此案不受理的做法不妥。
6月4日,苏敏一方又向南京中级法院提交了上诉状。但遗憾的是,市中院驳回了苏敏的上诉,维持原判。
“这件事给我造成太大的伤害,我没想到诉讼维权道路会这么艰难。”苏敏说,不得已之下,她只能依照法院要求,走劳动仲裁的路。但7月29日,南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旧驳回了苏敏的劳动仲裁申请。理由是没有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相当于否定这是劳动争议案件。
转机
找到了稳定工作
她为了信念仍坚持维权
虽然法院和仲裁机构都不希望在这件事上“蹚浑水”,但似乎已经铁了心打官司维权的苏敏却始终没有放弃的意思。而就在苏敏打官司期间,她已经在南京一家公司找到了份稳定的工作,但是这并没有削弱她的维权决心。
工作有了,即便打赢了官司也不会被人社局重新录用,为什么还要坚持?对此,苏敏说,“这里面的不公平显而易见,这种事总要有人先站出来,为后面的学弟学妹们铺路。即便我没赢,能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也是好的。”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 7月30日,苏敏再次将起诉材料提交到玄武区法院,法官把材料收下来了,但没立即立案。
审理机构变更迎转机
诉讼请求终获得通过
就在苏敏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2013年8月7日,苏敏和代理律师被告知,南京市人社局已迁址到建邺区,相应的审理机构也发生了变动。苏敏遂再次向建邺区人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令人兴奋的是,这次法院成功受理了此案。
目前,苏敏正在等待建邺区法院公布开庭审理的时间,她告诉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希望法院能做出公正的判决。
而据国内反歧视机构“郑州亿人平”从今年1月至5月的一份跟踪调查显示,在招聘中有户籍要求的单位占比达99%,事业单位的户籍限制现象也很普遍。但敢于站出来说这种现象不合理并将事业单位告上法院的,苏敏还是第一人。
对话苏敏
“不合理的东西就应该改掉”
记者:今年最初开始投诉的时候,想没想过可能出现的结果?
答:没有,一开始就觉得这件事肯定能够得到解决的。可能是我本人比较乐观吧。
记者:面对维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是何想法?
答:一开始真没想到会这么困难,也许政府机构都比较忙吧。现在看来,我是有点盲目乐观了,社会经验不够。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讨要说法?
答:是一种理念吧,应该是。就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应该做点什么。而且政府下属机构这么做根本是毫无道理的,如果这些限制条件是有科学性的、有道理的,我接受,但是这根本就不合理嘛,不合理的东西就应该改掉啊。
记者:对于法院的审理,你预想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结果是你希望见到的?
答:我预想不出来。但是我希望是这种户籍歧视的违法性能得到确认,南京人社局能够表态承认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能带头促进就业公平,当然书面道歉也是需要的。
记者:如果本次法院审理结果依然不理想,还会上诉吗?
答:会,应该会。我不会轻易放弃的,这可能跟性格有关吧。
记者:现在户籍歧视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很多人觉得,你的努力抗争意义不大,你怎么看?
答: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比较小,但如果因为这个就不站出来,对不合理现象的抗争力量只会更小。我现在站出来,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这种户籍限制是不合理的。人才应该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种不合理的限制应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