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清华毕业生应聘城管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对于名校毕业生选择从事城管这一职业普遍感到不可理喻,觉得太“疯狂”,甚至有人质疑他的文凭,认为他想“出名”。(8月5日《柳州晚报》)
毋庸置疑,清华大学目前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顶尖一流大学,按照国人普遍的价值观念,她的毕业生应该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至少都能找到相对体面的工作,而城管这一职业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地区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给广大群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清华毕业生选择当城管,两个在国人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结合在了一起,自然就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议论。
笔者觉得,这种议论正常,但议论的导向却是不正常的,许多人对这一事件主人公的做法采取的是不赞同或质疑的态度,这正是当前社会功利肤浅的职业观念在作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战略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职业观受到市场经济中不健康因素的冲击变得相对混乱,偏离了正常轨道,许多人根据职业收入的多少和传统的理念将社会职业人为地强行分为“三六九等”,对一些表面上似乎“又脏又累”或者收入偏低的职业持不尊重甚至鄙夷的态度,因而对社会上许多无可厚非的职业选择品头论足,使本来正常的职业选择变得不正常起来。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国民的思想认识也相对科学理性,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大多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像国内的年轻人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一味地选择热门有“钱途”的职业,回溯到国内高中生选择大学专业时,也是呈现相同局面。本事件中的清华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冷门”专业,毕业时又选择了“冷门”职业,在国人看来似乎就是“疯狂”的。
一个国家的职业观是其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使我国的职业观真正回归本位,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尽快出台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专业观,从而有效防止选专业“扎堆”的现象;其次,学校应当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在择业时不盲从,不跟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三,个人在择业的时候,应当多考虑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兴趣,客观审视所选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清华毕业生选择城管行业,彰显了一种巨大的勇气,给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坚守住一种本位的职业观,做一个真正的自我,这在当今浮躁功利的社会里,更显得弥足珍贵。
文/陈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