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准备来跟我们‘巡街’!”“这么难的工作,他可能做不久的。”“高文凭帅哥啵,亲和力肯定不错……”近日,在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里,大家都在谈论一个名叫小韦的队员。小韦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没有正式工作。通过亲朋好友的开导,他逐渐认同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月薪1600元的城管队员。(8月5日《羊城晚报》)
在现在的中国,一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无论在哪个省区,那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顺带而来的呢,就是对他们学业完成之后就业问题的关注。当一个清华毕业生手捧文凭一路考试而来,表达出应聘一个城管岗位的想法时,不只是招聘方呆了,议论不已,社会舆论更是阐释不断,说什么的都有。比如有人说,这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为个人搏出位在打学校牌;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就业难”的典型标本……
看着网络的议论,笔者很自然地想起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报道。在笔者陋闻中,已有多家媒体报道,“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事实上已有人成为人人向往的创富传奇。比如在广东创业的北大毕业生陈生,以“研究生卖猪肉”打响了“壹号土猪”的名声,建立了国内首家“屠夫学校”,专营店增长速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2年其公司品牌“广东壹号土猪”引入风险投资,公司估值达40亿元。北大老校长许智宏曾邀请他和北大另一位著名的“卖肉才子”陆步轩一起参加今年3月份在北大举办的一场讲座,与学子们交流。并赠言:“我们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到最好!”
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追问:当你在因清华北大毕业生当城管、卖猪肉而不断质疑的时候,谁又能告诉社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究竟该干啥?
按照惯性思维,尽管可以说,拼过千军万马进入清华北大的学子,都是才智超群之人,但是不是他们毕业之后,只有出国留学,或是在国内政坛一展身手,或是在成熟的国际国内大公司做着高管,才能体现出学有所值、不负母校声名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用列举哈佛、剑桥等国际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把捡垃圾护环境当做职业取向的故事,就是在我们身边,曾经或者正在从事普通工作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也并不鲜见。为何现在有些人只要见到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毕业生选择当城管、卖猪肉,就像天会塌了一样?难道是因为城管现在名声不佳?难道是因为“卖猪肉”乃为“天生的下等职业”?如果是这样,显然,这些人的观念该改改了。谁都知道,当今时代,大学仅仅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并不代表一个人此后的全部。因而,他们毕业之后如何选择职业甚或不断变更,这都是他们个人的权利,需要的是我们的尊重,而不是社会的“预设”。
事实上,现在社会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媒体报道称,在4日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媒体见面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士透露,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可能有3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当有名校的毕业生敢于出来创业,当他们能够改变固有观念实现就业,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该送上的都应是掌声,而非一瓢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