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
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健康,不是单纯以速度论,更重要的是看这个速度是否可持续。一般来说,可持续的因而也是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保持一个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的速度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8%,低于一向认为的保持就业稳定所必需的8%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受到冲击,新增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的常态水平上,求人倍率继续朝着岗位数多于求职人数的方向提高,23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上的主流声音仍然是民工荒、招工难。
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却没有出现就业压力,今后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可以继续维持就业稳定呢?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的表述,为我们指出了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钥匙。
潜在增长率就是保持就业稳定的增长速度
潜在增长率是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供给条件下,以及生产率提高的潜力下,所能实现的正常经济增长率,因此,只要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就是充分的,因而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不会出现周期性失业现象。这就是2012年的实际情况。
长期以来,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的有利人口结构,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帮助实现了高达9%-10%的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达到峰值,2011年和201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相应地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意味着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相应减弱,必然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
根据变化了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情况,我们预期就业增长率将从1995-2009年的平均0.97%下降为“十二五”时期的-0.74%,投资增长率从17%下降为13%,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从8.9%降低为8.0%。据此所进行的估算表明,潜在增长率将由“十一五”时期的平均10.5%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7.2%。由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逐年发生的,我们所估算的2012年潜在增长率是7.5%,而这一年7.8%的实际增长率仍然高于潜在增长率,因此没有出现失业现象。
一般来说,正如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劳动力市场状况与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即经济增长率提高(下降)会降低(提高)失业率。严格地说,这里讲的增长率水平变化,应该是指GDP的实际增长率偏离于潜在增长率的程度,或增长缺口水平,而失业率是指实际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程度,或周期性失业率。简单地说,中国几年来实际增长率并没有低于潜在增长率,所以没有发生周期性失业现象,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根据我们的估算,近年来城镇自然(即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率为4.0%-4.1%。
另据我们2010年在6个大城市调查,城镇本地劳动者为4.72%,农民工则仅为0.73%,迄今应该没有明显的变化。由于目前农民工占城镇就业的35.2%(城镇本地职工占64.8%),以此作为权重,计算得出包括本地劳动力和农民工在内的全口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3.32%,显著低于自然失业率。
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健康,不是单纯以速度论
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健康,不是单纯以速度论,更重要的是看这个速度是否可持续。一般来说,可持续的因而也是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保持一个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的速度。由于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出现负增长,投资回报率也加快减速,都将产生压低潜在增长率的效果,因此,这个时期的潜在增长率,与“十一五”时期以及整个改革开放时期相比,将出现显著的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在劳动力供给和投资效率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例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都可以显著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从而提高潜在增长率,因此,在一定时期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就是健康、可持续的,不必追求超过8%。
说这个增长速度是健康、可持续的,就是说只要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就不必担心出现周期性失业现象,就业充分就可以保证城乡居民收入的继续提高,实现收入倍增目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会对政策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从就业总量转向更多关注就业结构问题
首先,寻求高于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增长速度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如果继续追求高于8%的增长率,则意味着超越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能力,会导致产能过剩,加大通货膨胀风险,恶化资产负债表、增加经济泡沫,保护落后产能和无效率的企业。此外,超越潜在增长率也会造成青少年急于进入劳动力市场,不愿意升学甚至出现辍学现象,不利于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新技能的需求。
其次,充分就业只是意味着不存在周期性失业现象,但是,自然失业的风险仍然存在。在经济增长波动下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完备造成的摩擦性失业三种类型失业之中,后两种类型长期顽固地存在,所以被称为自然失业。如果新一代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更高要求,或者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都有可能产生自然失业特别是结构性失业,因而形成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风险。对此应未雨绸缪,政策上从仅仅关注就业总量问题,转向更多关注就业结构问题,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迎接未来劳动力市场挑战。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