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种困境,民革厦门市委会日前建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就业,此举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总量,而且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毕业生自身成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素质和数量相当的一线生产人员作为依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民革厦门市委认为,这些政策的共同要求就是要努力提高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素质。民革厦门市委会认为,如果一名高校毕业生能沉到生产一线工作几年,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将会走得更宽更远。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毕业的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往往都从生产一线干起,他们通过在劳动实践的思考和感悟,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他们中成长出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样的科技领军人物。
民革厦门市委会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就业。比如可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或基层工作经历;制定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就业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给予补贴;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家庭、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以此来促进更多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和企业创新成果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