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就业形势,如同夏日炎炎,挑战着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7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就业任务仍然是相当繁重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总量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性矛盾更加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蓝领”工作收入并不低,月薪上万不在话下,对于员工相关条件要求不高,但却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去应聘。一家生产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今车间技工等工作岗位人才严重缺失,“没人愿意做。”
“我就想找个安稳的办公室工作,在车间厂房工作太累了。”王平(化名)是南京某大学毕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期待,她表示稳定就好,工作收入其次。
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因素除了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之外,毕业生们的就业态度,就业选择也造成就业结构的严重矛盾。“企业如今招人更为冷静理智,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然而很多高校却忽视了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训,导致最后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心态和综合能力方面存在偏差。而且‘白领’工作谁都想做,竞争必然激烈,最后就造成了企业招不到好人才,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的局面。”有专家如是指出。
尹成基表示,就业难并不是大学生连一个工作都找不到,而是找到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因此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基层、小微企业或者是现代农业等等。
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对记者指出,大学生如今宁愿在大城市“失业”,也不愿意去小地方,双方的待遇、机会、社保水平等等差距才是根本原因,所以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国家应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中小城市来保障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挑剔”就业的压力或许可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