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7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将全部或部分员工转为直接雇佣后,运营管理压力将大增。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该如何应对呢?昨天,新区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开幕,以“变革创新,提升价值”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知名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精英,与本地200多家企业的HR 共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新方式。【新劳动合同法7月实施 临时工正式工同工同酬】
企业:人力成本上升四成
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在昨天论坛现场,记者从新区一些劳务派遣用工量较大的企业了解到,为此需要多支付近三成用人成本。“一线操作工多是通过劳务派遣的
方式招收的,现在为了顺应新的《合同法》,我们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收员工,聘用一段时间后会转成正式工,用人成本大概增加了30%—40%。”新区一家做精密设备制造企业的HR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劳务派遣员工占到10%,根据新的操作模式,需要给付派遣公司一定费用,而人员的社保、医疗等费用都需增加支出。
而另一家制造企业的HR何女士也告诉记者,虽然企业一直在对待劳务派遣方面,一直都是采用同工同酬的方式,但因为派遣制员工以前都是从事一线操作的岗位,在薪金的基数上一直就不高,“根据新条例,外包类的员工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公司会把一部分劳务派遣的熟手转岗,岗位技术含量不同薪酬也会有所提高。”
商机:配套机构逐渐增多
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除了将原派遣员工转成企业直接雇佣,也会通过将部分业务直接以外包形式去完成。在论坛现场,出现了不少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配套机构。“我们公司是全国首家'O to 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组合式营销)模式,有系统化的会员库和信息平台,”一家专门为企业提供兼职外包服务的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以往只提供兼职外包员工的操作模式不同,最近一段时间内,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增多。
而专业为企业提供团队培养,为企业测评个人和岗位角色报告的劳务咨询公司也逐渐增多。
机遇:增加毕业生人数
企业会将技术含量较低、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职能或短期用工需求,通过外包方式进行补充。研发、财会、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岗位多数企业不会选择外包实现,在现场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岗位的改革,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都选择通过招收应届生,通过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自己的团队来实现。
新区一家电器自动化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招收了30多个应届毕业生,都是技术和研发岗位的,“这些岗位我们更希望招到白纸一样的‘员工’,自己来培养,虽然周期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还有跳槽的风险,但利用自己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培育,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要。”
解决:企业须创新管理
那如何根本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昨天的论坛上,创新人力资源模式成为关键词。
渣打银行的人力资源运营总监叶阿次表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跨文化、个性化、外包化、柔性化的新趋势,“现在的‘80后’员工成为主力,他们更加个性,可以采用实施弹性工作制,而不是强制加班,也许更容易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年轻员工更多使用微博等社交工具代替电话交流的方式,公司也可以多尝试通过社交工具与员工进行沟通。”
立邦中国行政人事总监钱国新认为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应聘大军,企业HR也急需转型,“对于招聘企业来说,通过科学高效的招聘模式,快速准确地选拔符合企业要求的应聘者也是一大考验。”为此,开发演讲时招聘、在线测试等创新招聘模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商报记者/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