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算留学美德到进入新东方执教,成为GRE考试界内享誉盛名的“小宝老师”到现任北斗星培训学校校长,韦晓亮的经历平凡而传奇。说平凡,在他看来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有付出就有回报。说传奇,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实现了职业的三级跳。“把工作当职业,只会全力应付;把工作当事业的时候,就会全力以赴!”在职业规划大行其道的今天,且看“小宝老师”解析职场。 关键词: 预判断;节奏 记者:您怎么来看如今提及颇多的职业规划? 韦晓亮:我认为这四个字要拆分去理解,职业和规划。职业,职业就是未来你愿意做的事情,并且最好是你适合做的事情,是一个人追求幸福的基石。规划,是人生的时间表和整个发展的节奏。不少同学乐于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没有领会什么是节奏,以至于出现慌乱。 至于到底该按照什么样的节奏去走?我认为不仅在大一,甚至初高中阶段最好能就提前进行职业定位,做好SWOT分析。继而按照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学业。现在有些人是随着自己的学习计划慢慢摸索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的做法看似合理,但是效率不是很高。在我看来,应该是先有职业规划,再有学习计划对职业有关的课程,专业技能,参加相应的专业考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预判断的概念,预判断自己未来可能做什么,遇到怎样的机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了这样的分析后,你就会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轨迹,进而掌握节奏。也能让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更加提高,能更加从容的应对突发事件。 当然职业规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的微调使它趋于合理化和可行性,以成就感减少边际效应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职责;理想;殊途同归 记者:在您的职业发展中,是否一开始就设定了从事教育行业这条路? 韦晓亮:我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时,多年的理工科训练使我养成了逻辑性极强的思维习惯,但是并没有限定我所选择的行业。当时我本计划去美国或德国留学,然后回国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因为“非典”和“9·11”事件,让我遇到了非常严重的签证危机。因此我放弃了原有的出国计划,由于考过了托福和GRE并得到了高分,我开始尝试在新东方授课。没想到,这一讲就是六年,且在第二年成为GRE和GMAT(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作文的首席讲师,并最终出版了与出国留学相关的四本图书。到现在,我又由一名教师转向成为了一名管理者。 我想分享的是,虽然在很早的时候就规划好了未来的出路,但也要有一个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我来说,签证受阻是一个突发事件,那么我就要重新开始规划未来,即便打破过去的框架重新来。那时,之所以选择来新东方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终极目标是在教育行业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是希望出版《GRE作文大讲堂——方法、素材、题目剖析》这本书。到新东方面试的时候,我已经写好了将近45万字的图书初稿。当时我把稿子放到了面试者的讲台上,告诉他,我不想当老师,希望出一本这方面的书。对方看我口头表达能力好,就希望我去讲课。几次试讲后,我渐渐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坦白的说,我希望自己永远做一个特别受欢迎、有影响力的老师,而并非从事管理。可能是因为你在做事过程中被领导们发现了身上的管理才华,对你的职业方向进行了调整。不过,这个调整是在你可控范围内。套用俞敏洪老师的一句话,是自己出国留学意义大,还是创立了新东方意义大。类比一下,是当老师的意义大,还是培养出一大批职业规划师、公务员考试老师、司法考试老师意义大?一定是后者。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老师,可能只是用我个人的力量影响学生,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可以用一个机构、一个行业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而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会有网络社区管理等内容,也会用到编程的技术和理工科的思维模式。我个人认为,很多事情,你经历得越多,懂得越多,只要自始至终将目光聚焦在同一个点上,这个事情就能做好。我现在就是将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对技术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图书的理解,应用在现有的工作中,产生了更大的效应。 一句话,跟着你的心走。有些事情,虽然外表看来发生了变化,但是内在根本没变。职责变了,理想没有变,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关键词: 坚持;服务;满意 记者:您认为在职业道路中,最应该坚守的事情是什么? 韦晓亮:现在很多学生频繁换工作,我觉得有些过于浮躁,捺不住寂寞。我经常告诉学生和员工,一定要承受年轻所付出的代价。其实,任何小事只要坚持就能变成大事。如果不坚持,任何大事都可能会沦为小事。我们不能指望毕业后几年达到很多名人的高度或是积累多少财富。你要去了解这些人过去做了什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不能将35岁的目标定位成50岁的目标,这样不合适也不可能达到。此外,我也建议大家,可以换公司,但是不要轻易换行业。每一家公司的价值观是不相同的,但是每个行业的目标、价值观相同,换了行业后,也意味着你追求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对于什么事情应该坚守,我始终认为是让你服务的对象满意,人的价值都是通过别人体现的。就像我的压力并非来自业绩压力,而是在于希望延续新东方的精神和我的理念,将这个行业做得更健康。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希望让学生从无业到有业、从有业到乐业甚至从乐业到成业,我们希望解决更多人的职业出路。这句话看似容易,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关键词: “老”朋友;摸索;拼搏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中应该有怎样的思路? 韦晓亮:首先,多跟“老”朋友交流,也就是多与比你年长的人交流。因为他们已经走过了那些你可能要经历的路,而经验恰是在重复中提炼出来的。其次,摸索自己的定位。大一时我在一家发电厂实习,这让我知道工人是如何做事的。大二时准备托福、GRE考试,这时我已经作出国留学的计划。大三时在IBM公司实习,尽管做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但是切身感受到了大公司的文化,并让我有了一种成长的渴望。大四时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到了研究生阶段,进入投行和新东方工作。一系列的体验和兼职让我在毕业时获得了很多的机会,但此时我已经坚定了信念,到新东方工作。 回顾整个大学阶段,我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但是我在大学中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所有的时间表都比别人快半拍,所有的经历比别人负荷超过两倍,所以现在与其他人相比,我的工作和生活要从容很多。要知道自己到底喜欢、擅长做什么,并不能够马上知道结果,只有在不断的体验并且成功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越早犯错,越早选择,越能避免今后的错误,越有话语权。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有的仅仅是好奇心。要知道好奇心未必能转化为你的优势,擅长才是你的优势。 记者:有了之前的摸索,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后,我们如何才能获得企业青睐? 韦晓亮:首先,我认为可以多考职业认证类考试,将专业与自己的兴趣联系起来。其次,现在很多企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地补充专业外的其他技能。而面对企业的招聘,我始终认为,敢于争取机会的人是最顶级的人才。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是金子未必发光。我觉得很吃亏的同学就是那种明明很有才华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人。对此,我建议学生,胆子要大,机会都是自己搏出来的。当然,让别人看到你努力的同时,事情要踏踏实实的做。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列计划、抓大事件,可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