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合肥6月7日电 如果不是两个月前辍学,7日,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高三学生冯苏飞会和全国900余万名考生一起参加高考。
对此,他并不后悔:“我成绩不好,对高考没什么信心。”现在,他跟父母在江苏一家服装厂做工。
北岸中学校长王卫民说,今年有超一成的学生放弃高考,比前两年略多。据他了解,在一些农村学校,弃考率已达三成。
对农村弃考生来说,大学学费高涨是重要原因。假使冯苏飞被大学录取,一年高达2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将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而已经18岁的他认为,向父母要钱是种“耻辱”。
现在,他每月能挣2000元。“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都能轻易找到稳定的工作。我在这里学的技术很实用,过些年也许会回家乡开一间裁缝店。”他说。
若在几年前,冯苏飞的选择会被认为有些古怪。
1977年恢复的高考制度长期被视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农村孩子如果希望将来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像父辈那样终年在田间劳作,那么高考是他们唯一的机会。许多农村家庭不惜举债供孩子读书。
然而,面对城市日益激烈的应届生就业竞争和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他们不得不重新权衡上读大学的利弊。
今年中国有699万名大学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3%,就业岗位却减少了15%。
辽宁大学毕业生小邢借助低息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但对何时还清贷款毫无把握。“同学已开始讨论买房子、找对象,我的首要任务却是找工作还贷款。”他说。
小邢说,老家一年人均收入8000元,“根本不足以负担我的学费和生活费”。
“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实际,知道大学并非就业的必经之路。”王卫民说。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考人数已连续5年下降。2009至2012年,全国共有300万高中生放弃高考,占毕业生总数的10%。
与农村学生不同,许多城市学生弃考后选择出国留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学生备考主要靠背公式和“考点”,一些人甚至从未见过显微镜。
“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在高考中更难表现出众。”储朝晖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2011年调查发现,北大新生仅一成来自农村,而在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这一数字为三成。
另有调查显示,2010年,清华大学新生17%来自农村,而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62%来自农村。
为降低“寒门子弟”进入名校的门槛,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将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涵盖832个贫困县。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有望比去年增加8.6%。
教育部数字显示,全国考生“一本”高校平均录取率为8.5%,而在贫困地区为5.7%。
教育专家表示,名校对大多数农村考生来说遥不可及,普通高校更应顺应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每年向学生收取一两万元的学费,却无法保证他们找到工作,”储朝晖说,“为什么学校一窝蜂地培养会计师和律师这些市场需求正在萎缩的职业?”
广州南方人才市场调查发现,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专业连续3年蝉联全国本科生失业人数最多专业前10位。
这次调查还显示,土木工程和机械等专业毕业生格外受本地雇主青睐,因此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政府应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制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也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周岩工作室”领衔写作,王若遥、李美娟、孟昭丽、吴光于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