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4月份离开实习的深圳一家知名IT企业,回京加入求职大军,两个月过去了,她还没找到心仪的单位。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用人单位缩减了招工名额,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再过一个月,如果工作还没有着落,刘畅就要被登记在册。 近日,人社部下发《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据人社部相关人士介绍,根据计划,将对所有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 《通知》要求,各地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准备就业 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近15%。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用人岗位减少,对于地方就业指导部门来说,也很难拿出有效的办法。 对于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市场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为,就业难和岗位多少相关,而岗位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有关。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随之下降。对于地方就业机构来说,即使不能立即提供就业岗位,也要让毕业生处于准备就业的状态。 按《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 各地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按户籍进行层层分解,由地方主动联系,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 从去年开始,江苏、重庆等地就已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 据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做好实名登记,能准确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例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技能水平、家庭状况、就业愿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各地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通过电话了解、上门走访、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等多种渠道,了解其实际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等,准确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际状况。 半年后回访 为确保在“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们能够公平就业,近期教育部和国务院办公厅接连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来说,能够解决户口的就业机会成为首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是外企、合资企业,最后才选择中小型民企。 在招聘条件中,一些国企提出的就业门槛要求男生、党员、北京生源,这3个条件就刷掉一批像刘畅这样的毕业生。仍在寻找解决北京户口单位的她现在也犹豫,放弃深圳企业给的offer是否值得。“如果再找不到,我就回深圳去”。她说。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高技能人才就业相对较好,也成为中央鼓励大学生就业的重点。 在今年实施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中,人社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和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上岗前培训和创业培训。 目标是,使毕业生掌握就业或创业的专项技能和实际能力,培训合格率力争达到90%以上,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引导毕业生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各地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有着落。同时,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人社部相关人士介绍,下半年各地将对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跟踪回访,并纳入就业监测基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