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妮:大约一年前,我所在的团队与另外一支团队合并,从那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如同噩梦一般。新同事很不友善,控制欲强,处心积虑地贬低、欺负别人。 他们还暗地里破坏我们的工作,比如妨碍我们获得公司公共支持人员的帮助。他们的所作所为导致部门内好几位关键成员请求调离,他们的离开进一步影响了我们的业绩,因为我们不得不对替补上来的新人进行培训。
我的老板对这种情况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是那种敢于直面冲突的人,他并不想破坏现状(最初也是他提出来合并两支团队的)。人力资源部总是说,我们有问题可以随时向他们反映,不必担心打击报复,但我对此将信将疑。如果我真的去人力资源部反映情况,反而遭到那些恶意同事的报复,甚至遭到解雇的话,我能就此提起诉讼吗?— 忍无可忍的人
亲爱的忍无可忍:很不幸的是,单纯的恶意行为并未包含在反报复法范围内,除非是针对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或宗教的恶劣行径,或者针对向政府监管机构揭发不法行为(如内幕交易)的人士进行打击报复。
丹尼尔凯赛是纽约就业律师事务所Kaiser Saurborn & Mair的合伙人。他说:“各个州都有自己的反报复法规,但绝大多数地方都规定恶意行为必须跟公共政策问题有关联,你才具备足够依据来采取法律行动。”如果只是受到不友善的对待,或者因为同事对你怀有恶意导致你被解雇,你并没有什么依据去起诉他们。
专门解决此类难题的咨询师琳达杜雷说:“你有两个选择。第一,越过上司,去找更高层的领导;同时要信任人力资源部,并正式向他们投诉,请他们介入调查并解决问题。第二个选择,就是直接离开。”
杜雷出版过一本很有见地的著作,名为《凶险职场生存秘籍:保护自己,化解同事、老板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威胁》(Surviving the Toxic Workplace: Protect Yourself Against the Co-Workers, Boss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That Poison Your Day)。她在书中写道,像你遇到的这种困境实际上并不鲜见。“企业的常态之一就是变化。有时坏人也会占上风。”她还说,求助老板的老板也可能无济于事, “在有些公司,坏人也能一路高升,而他们的负面影响甚至能渗透到最底层的邮件收发室。”
如果你决定让人力资源部参与解决问题,那么送你两条建议:首先,不要自己一个人去谈,最好多带几个同事,他们可以为你作证。杜雷强调:“在一定程度上,人数多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如果你的说法得到了他人的支持和佐证,公司也不太可能把你当成爱抱怨的可怜虫而开除你,被别人打击报复的可能性也更小。
其次,要收集好一切证据。她建议:“你需要证据来证明同事的恶意行为已经对你的工作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面谈时要带上电子邮件内容、备忘以及所有能佐证你观点的证据。解决争端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因为从长期来看,士气低迷、工作氛围恶劣、人员流动率太高都会让公司付出高昂的代价。”
假如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而一切仍无改观的话,杜雷称:“你仍然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过去三十年里进行的大量研究已经确凿证明,除非你耗费格外巨大的精力自我保养,否则,长期积累的压力最终不仅会损害健康,还会损害工作之外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杜雷在书中列出了一系列减压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健康饮食,多喝水,服用维他命,多陪陪爱你的朋友和家人,留出时间做点自己喜欢或有助于放松身心的事。
杜雷表示,你还可以通过“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自己在工作中容易被激怒的地方”,从而试着在心理上跟乌烟瘴气的办公环境保持一定距离。要学会以退为进,深呼吸,避开怀有敌意的同事,越能做到这样,你的状态就会越好。
当然,无视内部纷争,将精力转而集中于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也是一种必要的策略。尤其是如果像你怀疑的那样,一旦你向上级申诉,对方就会肆意打击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像杜雷建议的那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让别人找不到解雇你的借口。”
然而,最终的问题可能是,面对同事的过分行为,为什么你能够忍受这么久。如你所言,毕竟团队中有些人选择了离开而不是继续忍耐。杜雷称:“身心健康的人不会继续忍受,他们会采取一切方式离开这个有害的环境。他们会选择自己创业或是跟朋友共同创业,或者寻找一份氛围更好的工作。”
你最好的选择可能也是如此。即使目前的就业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也要勇敢走出去。至少,采取行动寻找更好的工作不会再让你觉得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