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步入5月,2012-2013年度高校毕业生求职周期已逐渐走向尾声,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部分应届生而言,如何顺利度过这“最难就业季”仍然是个难题。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而据一家机构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一增一降”是“最难就业季”的真实写照。“最难就业季”更需就业公平。
就业难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有种说法是:有关系、有背景、有后台、有钱,一点都不难。尽管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是,官员的子女和有钱人的子女就业,就比普通百姓的子女就业容易,却是不争的事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就业不公平。
除了就业中“拼爹妈”甚至“拼干爹”等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毕业学校的挑剔,对于性别、户籍、年龄的限制,对于乙肝患者的拒绝等,这些就业歧视,也是造成就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此外,“潜规则”在当下的就业大环境中早已心照不宣。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两名求职者,“不跑不送”者无疑不会被首先选择。“要想先就业,请你送礼来”,这话不能明说,却是一种暗语。
为了让应届生顺利度过“最难就业季”,为了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教育部办公厅此前已经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专门提到要严禁就业歧视,提出了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在内的“三个严禁”;北京、广州等地也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命题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保证面试的公开公平;中国政府网5月16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这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果能够落地,必将有力地促进就业公平。
当然,除了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应该在“最难就业季”有所作为外,关键还是求职者要转变就业观念、练就过硬本领、学会适应社会。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胸中有墨、肚里有货,“最难就业季”只是一个“季节性”问题,而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