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到三成。广东省同期发布的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也仅有3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历史新高,号称“史上最难求职季”。社会就业需求减少与毕业生供应量的失衡,成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同时,还有大量行业虚“岗”以待。比如,广东省有大量销售、客服、酒店业等服务行业岗位缺人,但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将这些行业作为求职首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性工作岗位缺人,但渴求留在一线城市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此外,岗位量少质低,导致不少大学生仍选择观望,对就业难的整体趋势已有心理准备。这种心态的微妙变化,也变相加大了就业结构失衡的复杂程度。
针对就业率不高的情况,应该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分析如何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多方求解,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从现状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压力并非缺少工作岗位,而是由市场人才供需结构不匹配矛盾导致。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在根本上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扶持,改善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从国外经验看,广大中小企业理应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