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女大学生已撑起在校生人数的半边天。但是,多年以来,女大学生往往高分进高校,“低分”去就业,女状元屡见不鲜,高中生高考分数居前几名的也大多是女生。但这些在各类考试中拿高分的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却屡遭挫折,输给男大学生,因此,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
中国妇联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90.2%的被访企业表示招收女生有诸多困难。那么,女大学生如何避免“赢在考试输在就业”呢?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
二、女生哺育子女费工夫增成本
女大学生就业究竟难在哪儿?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毫不避讳地说,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等“四期”增加的企业成本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虽然我国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都涉及了女性就业的权益保护,但是用人单位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不得不顾及女性在就业上的“性别亏损”。他举例,单位招聘一名大学应届生,基本需要培养2至3年才能成熟,这时女本科生大多到了22岁,女硕士生已25岁,接下来就是结婚、生育,而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基本需要2年时间,企业大概有3到5年时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而一些技术更新比较快的行业比如软件开发等,5年的时间早已更新换代好几轮了,女员工还要再培训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三、女生求稳怕出差容易被“过滤”出局
女生应该找“稳定”、“轻松”的工作的传统观念,也使女生失去了很多机会。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47.3%的女大学生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稳定职业,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大城市、离家近等。这也表明女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就业观念有待加强和更新。一位企业的招聘经理说,面试女生时她会特别问一句“这个工作经常出差,你愿意干吗?”她发现很多女生会面露难色,企业直接就把这样的求职者“过滤”掉了。
四、女生考研深造暂时逃避就业
因就业难而去深造在女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女硕士的人数在近10年中迅速攀升,从20%多逐渐提高到接近一半。女生考研率上升的背后推手还是就业。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力资源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丽琍分析,女生就业环境遭到挤压,致使很多女生在本科毕业时选择暂时逃避就业的一条出路——考研。然而,就业依然是她们绕不过的一道坎。
五、女生高素质就业不发愁
虽然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性别亏损”等不容乐观的局面,但是女生就业难题并非不能突破。调查显示,在北京名牌大学的理工科专业,由于女毕业生人数少,就业率丝毫不比男生差。张丽琍教授介绍,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地质、计算机、电子学等专业的女生比例大约在10%至20%之间。清华大学的工科专业女生所占比例在土木工程专业,只有18.3%,机械专业仅9.2%,汽车专业也只有11.1%。这些传统的“和尚”专业中,凤毛麟角的女生获奖学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在就业上也与男生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姜恩桥介绍,该校航空、航天等几个传统工科专业的女毕业生就业率与男生持平,在一些就业指标上甚至好于男生。姜恩桥分析,表面原因是这些专业女生数量少,有些单位出于性别平衡发展的考虑,在招聘时还会偏重女生;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专业的女生素质非常高,无论在学习还是科研上都能与男性抗衡,走上工作岗位后干得一样出色,用人单位自然不会太注重性别。
六、女生扬长避短就业空间广阔
除了在工作上与男性做到一致,女性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可以发挥。埃顿服务人力资源部的周女士介绍,表达能力强、细致周到、想象力丰富是女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在招聘财务、管理、文秘、销售等职位时是倾向女生的。社区工作等非营利性行业也为女生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
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锐在工作中发现,正是由于女性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女同学会更加主动,期望值调整得更加切合实际,所以在整体上,女同学的就业不比男同学差。
有些理工科女生表示,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强度太大,很多人怕不能胜任。刘锐建议,这些专业女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利用女性文字能力、表达能力、有耐心、想象丰富等条件在需要文理结合的岗位找工作,比如学计算机的女生可到电子类出版社、电子类刊物编辑部或者做一些专业网站编辑等工作。这些岗位如果没有理工科背景,胜任工作有一定难度,理工科专业的女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文字和编辑能力,是可以胜任这些工作的。
张丽琍强调,21世纪被称作女人世纪,女性的就业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劳动工具改善了,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只要女大学生愿意付出,职业前景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