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计划”去年锁定2万名失业青年,目前仅36%实现就业 家长“不着急”阻碍青年就业
“要进厨房啊?收入又不高。算了算了,我们再找找,不行爸爸妈妈养着你。”在2013年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首场招聘会上,记者听到了一位家长如此对孩子“说教”。原来,孩子看中了一家西点制作公司的面包师岗位,母亲却认为这份工作太辛苦且收入不高,硬拉着孩子离开了招聘现场。
日前启动的“启航计划”已经是上海第二年开展对失业青年就业的专项扶持。在去年“启航计划”锁定的2万名失业青年中,只有7330人实现就业,仅占36%。而截至2012年底,上海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占登记失业总人数的26.5%,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登记失业青年约占失业青年总数的41%。
大学毕业后不着急就业,找不到称心如意的职位宁可每天闲呆在家中,不少人一“待业”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上海很多失业青年在家‘待业’太久,最后失去了就业的意愿,成为了长期失业者。”人社部门在对失业青年进行调查后发现,家长们的心态已成为左右子女就业的主要原因,“青年人的就业意愿其实还是比较强烈的,很多人也愿意尝试应聘一些岗位;但不少家长却会在孩子们应聘之时出来挡驾。”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多数失业青年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眼中的“掌上明珠”,“一听说孩子去做一些工资不高,而且听上去不够体面的工作,家长们便不顾一切地阻拦。”
一位家长向记者坦言了“不着急”的原因:“虽然儿子是专科毕业,但好歹有个文凭。让他到厂里做个工人,每月拿3000元,我们不舍得。现在家里条件不错,养他几年也不是啥大问题,慢慢再找呗。”当记者询问其对儿子就业的要求时,他一口气开出了多个条件:离家近、坐办公室、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据了解,其儿子毕业于某专科院校机械专业已近2年,至今待业。
不着急让孩子就业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家长们没有想到的是,长期待业很容易让孩子们丧失就业意愿。据相关部门测算,失业在家时间超过半年,年轻人的就业意愿至少降低一半。
其实早在去年的“启航计划”中,人社部门就发现,上海青年人的失业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缺少岗位,不少企业甚至会出现“岗位找人”的现象。曾有家制造业企业要招聘一个生产岗位,开出了5000元的月薪,也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但就业援助员连续向2个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推荐,都遭到拒绝。其中一人觉得生产岗位太辛苦,反正家里不差钱;另一个青年的家长直言:“这是个民企,职位说出去也不体面。”
据悉,今年的“启航计划”将专门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就业心态进行辅导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