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一辆山地车,一个登山包,穿越5个国家、总里程7200公里、耗时105天的旅行,还有不间断的微博直播。成都大学生刘涛,就这么进入大众视野。
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段旅程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各种惊喜,就连本已注定的面试败局,居然都会因这段经历成功扭转。这段冒险且有激情的旅行,使得刘涛心底的愿望最终实现,这之后却让他看到新的迷茫。
微博草根:
电子科大学生刘涛
途经5个国家从成都骑行至新加坡
预热
2011年12月17日:
“明日出发,不知道这一脚出去,会走出个什么世界? 铁骑向南,冲。”
关注
2011年12月31日:“#骑行成都到新加坡#Day13,总里程:1177KM,今日行程:宁蒗——丽江。”(这一天,天府早报(微博)记者看到了这条微博,联系上刘涛。)
出国
2012年1月15日:
“国境以南,国境以北。在国内挣扎了一个月,明天就要跨过国门。”(他因此到达此行的第一个异国他乡:缅甸。)
到达
2012年3月23日:
“今日下午两点跨桥到达新加坡,总 里 程 :7200KM。”
回国
2012年3月31日:
“Day105,今早重庆北提早下车,换乘动车,十点 抵 达 成都,回来了,完结!成都今天天气真好!”
老师态度
变了
感到包容与理解
上周日下午,天气阴沉,正看着窗外金黄的银杏,刘涛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我到门口了。”
这是刘涛从新加坡回成都后,我们的第三次见面。一说话,刘涛洁白的大板牙露了出来,纯朴之气扑面而来。刘涛记得,从新加坡回成都的第一天,立即去见论文指导老师殷老师,“我好紧张,我想我肯定会被骂。”
刘涛的担心并非多余,他还在柬埔寨时,就接到殷老师责问他没交论文的电话。但是,就在他推开门的一刹那,殷老师一脸惊喜,“殷老师马上跟其他老师介绍说,这就是骑行新加坡的学生,刘涛。”
老师的态度竟然有如此转变?原来,大学生想法很多,但像刘涛这样身体力行的非常少,殷老师说:“从心底里,我理解他、支持他、包容他。”而当初向刘涛要论文时,殷老师并不知道他在做这样一件事。
发展目标
变了
找到未来之方向
毕业后,刘涛头脑一热,认定留成都。
今年6月20日,刘涛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早晨一睁眼,脑子里竟然闪出一个念头,“我要留在成都。”而当时,北京已经有两家公司等他签约,其中一家是旅行社,他之前非常中意。
如果一定要问他留在成都的原因,刘涛还是会说骑行。因为他的骑行,是在成都开始的,“成都到拉萨,成都到新加坡。”
对他而言,成都是起点: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因为骑行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成都又恰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如果选择离开成都,他感觉这辈子或许再也不会回来。
这个想法,跟他当初骑行是一样的——如果不在大四完成这次骑行,或许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
工作机会
变了
得到新一轮认可
目前,刘涛在一家名为ManGo的猎头公司任职,进入这家公司前,经历了6轮面试,第一轮差点遭淘汰。
公司高级顾问、面试官江泉回忆起刘涛的第一轮面试,仍然没忍住笑。当天,刘涛穿着较随意,外形上没占一点优势。面试开始时,面试官看了刘涛的简历,做得不精美,重点也不突出。接下来,刘涛有点紧张,话都没说“撑抖”。
江泉说,如果此时面试结束,刘涛没有一丁点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机会。但刘涛在此时介绍起新加坡骑游之旅。江泉说,在场的面试官瞬间被吸引。
江泉认为,他团队的成员,要有外向的性格、与人沟通的欲望、坚持到底的毅力以及流利的英文。就算他们什么都不问,单是知道刘涛105天的旅行,就已经知道这个小伙子全部符合,“一个人在外,脸皮不厚、毅力不坚定,肯定坚持不下来。”
如果一定要量化,那次骑行给刘涛的第一轮面试加了80分。
年少轻狂,行走江湖,骑行万里,受恩无数;萍水相逢,伸手相助,此情此缘,永志于心。”
——摘录于刘涛微博感言。
计划 12月18日观影会
内容为 “新加坡之骑行”,“还没想好,到底传达什么。”
现状 上班之余从事爱好
工作之余努力感受城市的脉搏,学驾驶、游泳、打球、骑车……
未来 骑行不可或缺
骑行,是刘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没有骑行计划。
遂愿之后>>>
想要什么?还需时间
刘涛一路微博直播,使他的微博粉丝从0增长到700多。说到直播,其实小伙子出发前并没想过,只不过是朋友给他这样建议:介绍美食美景,又能报告平安。
刘涛的同班同学靳楠回忆,当初出发之时,学校论坛就轰动了,很多人不相信他能坚持到最后。结果刘涛顺利完成旅行,论坛又一次轰动。很多同学开始崇拜刘涛,因为“很多人想,却不敢,因为学习、考研、工作,顾虑太多”。
这段长达105天的旅行,刘涛到现在还没完全消化,“遇到的人和事,对我产生的影响。”当一切遂愿之后,刘涛似乎又有了一些迷茫,“我还需要时间,想想我要什么。”